在Google。cn上線的同時,穀歌中文名正式亮相。2006年4月12日,穀歌全球CEO埃裏克·施密特在北京宣布Google的中文名字為“穀歌”。“穀歌”兩字從1000多個名字中選出,寓意“以穀為歌,收獲的喜悅”。穀歌也由此正式在中國落地,入駐北京中關村科技園。
然而“穀歌”這兩個字在中國用戶中引起了強烈的反彈。有調查發現80%以上的中國用戶不喜歡這個名字。原因就是這個名字土得掉渣,不上檔次,一點不像一個高科技企業的名字。而且,很多人也覺得,Google已經叫得很順了,沒必要畫蛇添足弄個中文名字。就像貝克漢姆,原來是我們的大偶像,現在來到你的身邊起了個中文名叫“王富貴”,粉絲估計要跑掉一半。中國的用戶現在每天忙著跟國際接軌,說話時候還常常蹦出幾個英文單詞,要讓他們接受這個土裏土氣的名字,實在是勉為其難。
與此同時,伴隨著在中國的開張,穀歌在中國舉行了一係列的活動。穀歌CEO埃裏克一行拜會了北京市市委書記劉淇。在穀歌的中文名揭曉的典禮上,北京市副市長趙鳳桐前來祝賀,代表北京政府歡迎穀歌入駐中關村科技園。埃裏克也在多個場合強調,穀歌來到中國,會入鄉隨俗,遵守中國的法律。穀歌和中國的關係也進入了蜜月期。
進入中國市場之後,穀歌進行了一係列的市場推廣活動,其中重要的一個動作就是和中國本土公司合作。
2007年1月4日,穀歌與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聯合宣布,雙方共同在中國提供基於移動的搜索服務,這標誌著穀歌移動搜索本地化的開始。
2007年1月5日,穀歌與迅雷聯合宣布建立廣泛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讓更多的中國用戶能夠使用雙方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2007年2月28日,穀歌與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中國網通)旗下的中國網通集團寬帶在線有限公司聯合宣布,雙方合作推出寬帶搜索服務。
2007年6月11日,穀歌與新浪聯合宣布形成戰略合作。新浪與穀歌將在搜索、資訊、廣告方麵進行全方位戰略合作,為廣大網民提供精心整合的互聯網搜索及資訊服務。
2008年5月8日穀歌與金山軟件共同發布聯合品牌的免費《穀歌金山詞霸合作版》。
以上這些企業都是中國本土IT業的巨頭,有著大量的用戶,穀歌與他們合作意在分享他們的用戶。
與此同時,穀歌還大力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2007年3月上旬,穀歌中國在Google。cn推出穀歌網站導航產品;2007年3月16日,穀歌推出穀歌熱榜;2007年4月4日,穀歌推出穀歌拚音輸入法;2008年4月24日,穀歌財經中國版正式發布;2007年5月20日,推出穀歌生活搜索;2008年8月5日,穀歌推出穀歌音樂,供用戶下載;2008年8月19日,穀歌推出公交搜索;2008年11月10日,中國版iGoogle麵世。
我們可以看到,在2007年和2008年這兩年裏,穀歌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大量針對本地市場的產品,可謂用心良苦。但遺憾的是,這些產品的市場反應平平,並沒有搶到大量的新用戶,相反,穀歌還被人指責有抄襲別人產品的嫌疑,穀歌也因此陷入了“抄襲”門。
事實上,無論是穀歌的網站導航、穀歌熱榜,還是中文拚音輸入法,在穀歌推出這些產品之前,中國市場其實已經有了同樣的產品。
穀歌的網站導航產品,即265.com網站,最早創建於2003年,在2007年的時候被穀歌收購成為穀歌旗下的網站導航產品。265.com就是把一些熱門的網站分門別類,基本上囊括了各個領域的主流網站。有不少用戶把這個網站設為自己的個人主頁,這樣每次打開電腦,登錄這個頁麵,就可以找到自己經常訪問的一些網站,而不必一個一個輸入網址。穀歌收購265.com看中的就是它的流量,希望能夠把265.com的用戶帶到穀歌上來。而穀歌中國的競爭對手百度,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收購了一個和265.com類似的分類導航網站hao123.com。因此穀歌的做法難免讓人覺得是在效仿百度。之後,更有用戶發現,用hao123作為關鍵詞在穀歌上搜索,在結果中居然找不到hao123.com的鏈接,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穀歌是不是在封殺自己的競爭對手。
同樣,穀歌的熱榜,被指模仿百度的搜索風雲榜。這兩個產品都是根據用戶在一定時間內的搜索數據,對關鍵詞進行分類排名,由此產生很多排行榜,比如最受歡迎的電影、最受歡迎的明星等,從這些排行榜上可以看到用戶最關注的是哪些內容。但是百度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搜索風雲榜。
而穀歌的拚音輸入法不僅被指抄襲,而且引發了穀歌跟搜狐公司之間的糾紛。在穀歌拚音輸入法推出後的第四天,搜狐就發表聲明,指出穀歌拚音輸入法盜用搜狐的搜狗拚音輸入法詞庫。穀歌大概因為自己確實理虧,隻好承認自己的中文輸入法在研發階段的確采用了非穀歌公司的詞庫,然後又說了些穀歌要加大自主研發和創新力度、更好服務於中國用戶之類的公關套話。但是搜狐依舊窮追猛打,搜狐總裁張朝陽說,穀歌這是赤裸裸侵犯別人專利,搜狐不能服軟,要維權到底。這個事件直接導致穀歌中國的公關經理崔瑾下課。穀歌最後也是花錢跟搜狐買了個和解。
這三個產品都是在2007年三四月份推出的,每個產品都引起了一些爭論。更何況,無論是網站導航還是中文輸入法,說白了都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東西。網站導航甚至可以說是最早的搜索引擎形式之一,小學生層次的,現在穀歌來中國轉一圈,就拿網站導航作為自己的新產品,實在是有悖於穀歌公司的創新精神。中文拚音輸入法也是如此,市麵上已有多種拚音輸入法,大同小異,穀歌即便自己搞個中文輸入法,也說不上什麼新發明,現在居然還涉嫌抄襲,更是說不過去了。這些事情都讓穀歌在中國市場上的形象有所下降。
為了挽回這些事件造成的負麵影響,穀歌的全球副總裁瑪麗薩·邁爾(Marissa Mayer)站出來打圓場。2007年7月,瑪麗薩來到中國,她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說,搜索引擎是穀歌最先做的,百度是偷別人的;現在穀歌來到中國,針對中國市場做一些產品,這也算不上是抄襲。這等於是公開給穀歌中國打氣,但是在穀歌的中國辦事處裏,估計有不少管理層的員工正在麵壁思過寫檢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