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不小心磕了電信(1 / 3)

上麵說到穀歌為了討好山景地的居民,為整個小鎮提供免費的無限網絡服務。小鎮的居民得到了好處,但是這直接搶了電信公司的生意。像美國老牌的電信公司AT&T,它也在開設類似的服務,比如為星巴克咖啡店裏提供無線寬帶,這就跟穀歌有了直接的正麵衝突。

而穀歌也不僅僅在山景地擺個姿勢、獻點愛心,而是在背後下一盤很大的棋。穀歌目前還在美國的多個機場提供無線網絡服務,並打算把地盤擴大到更多的美國城市裏去,電信公司對於穀歌橫插一腳無線業務的做法,感到十分惡心。

但是,這隻是穀歌跟電信公司之間眾多矛盾的冰山一角。

穀歌和電信公司最大的矛盾聚焦在“網絡中立”(Net Neutrality)政策上。這是美國政府目前對互聯網的一條根本政策,最早是在2005年由美國主管互聯網的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製定的。

什麼是“網絡中立”呢?前麵曾經說過,這個“網絡中立”的原則簡單地講就是互聯網應該是一個開放的、中立的平台,不應帶有任何歧視性,任何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服務商或是互聯網內容的提供商都不得設置各種限製(包括政策上、軟件上、硬件上)去阻止他人接入互聯網或者使用互聯網。而這個“網絡中立”的最初源頭則是美國政府對電信行業的管治政策:任何電話公司之間的網絡必須互連互通,任何電話公司不得排擠任何型號的電話機,不能拒絕任何人對於申請開通電話的要求,等等。

穀歌是這個“網絡中立”政策的鐵杆支持者。乍一看,這條政策有理有據,公平公正,穀歌支持它也說明穀歌的覺悟那是相當高。但是電信公司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這個“網絡中立”原則在偏袒穀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

電信公司的不同意見不是沒有道理,他們覺得互聯網基礎設施成本以及寬帶的接入和維護成本都是平攤到每一個用戶身上的,但是現在像穀歌、Youtube、Facebook等網站的流量實在是太大了——有數據甚至稱Youtube占據了加州(Youtube服務器所在地)50%以上的互聯網流量,所以電信公司覺得大部分的寬帶資源都讓這幾家公司占用了,儼然我是給你提供私人服務,所以應該按照誰用得多誰出錢多的原則,而不是這種絕對的公攤。

這就引發了兩個陣營的對抗,一方是穀歌、Facebook、亞馬遜、eBay等大型網站,大聲為“網絡中立”唱讚歌,認為這個政策維護了互聯網的公平和公正;另一方是AT&T等美國電信公司,他們覺得“網絡中立”為這些大網站大開綠燈,為他們壟斷市場提供方便,因為穀歌這樣的大公司財大氣粗,有錢買服務器,改善硬件設備,能夠提高自己網站的訪問速度,而小網站則沒有這個實力,這就把一些中小型企業擠到了一邊,這是不正當競爭。AT&T還出資讚助一個叫“別碰互聯網”(Hand off the net)的組織,專門反對這個“網絡中立”。

電信公司還提出不少建議,比如對寬帶接入分級,按級別收費,向穀歌等大網站收取額外的寬帶接入服務費,等等。當然,穀歌就糾集其他互聯網公司出來譴責電信公司“你是想錢想瘋了吧?”家裏缺錢的話,出門往右,過兩個十字路口,有一家銀行,上那搶去。

不過無論是以穀歌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還是以AT&T為代表的電信公司,在經濟上都有巨大的實力,在政治上也有巨大的影響力。大家上麵都有人,因此誰也不把誰放在眼裏。於是各自發動輿論攻勢,采取政治遊說,最後鬧到美國國會,升級到國會議員為這個問題開吵了。“網絡中立”因此也成為現在美國政治上的一個重大議題,支持和反對的聲音旗鼓相當。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的時候,奧巴馬就支持這個政策,而麥凱恩則持反對態度。支持的一方大多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覺得隻有這個政策才能保證互聯網資源被公平使用,否則的話富人有錢就享受更好的服務,有失社會正義;而反對的一方認為自己也是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因為現在的政策不利於小網絡公司的發展,客觀上導致穀歌等網絡巨頭壟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