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數錢數到手抽筋(2 / 2)

穀歌吸引了大量的廣告客戶前赴後繼地加入到AdWords計劃當中來。這還直接催生了一個新行當,英文叫PPC(Pay Per Click)廣告,即按次點擊付費廣告。下麵有一大幫子人在研究如何挑選關鍵詞,如何與同行競爭,如何競價等,讓有限的網絡廣告投入獲得最大的市場效果。所以穀歌也徹底改變了廣告業的結構,美國現在有幾十萬人從事這個PPC廣告行業。

AdWords的遊戲規則是由穀歌製定的,穀歌因此也改變了媒體和廣告客戶之間的傳統關係。作為媒體,穀歌不必再對客戶低聲下氣、畢恭畢敬,他自己坐擁著這片廣袤的地盤,隻要不被別人奪取,任憑廣告客戶之間明爭暗鬥去競價,穀歌自己每天都能數錢數到手抽筋。

如果你覺得穀歌因此就滿足的話,那就太小看了穀歌的胃口了。作為互聯網大地主的穀歌接下去把眼光投向了互聯網世界的每一個小地主和每一片自留地。2005年,穀歌推出AdSense廣告計劃。這個計劃通過與其他網站合作,在其他網站上投放穀歌提供的廣告。

很多小網站不是覺得拉廣告很難嗎,穀歌就跟他們說,沒關係,你跟我們合作,你加入AdSense,向我們提供空間,我們就在你的網站上投放廣告,賺了錢咱倆分成——雖然穀歌從來沒有公開過雙方的分成比例。

小網站們自然願意投入穀歌的懷抱,有穀歌做靠山不愁沒有廣告客戶,而自己隻需拚命地去提高個人網站的訪問量,因為訪問量越大,廣告被點擊的概率也就越高,賺到的錢也越多。大網站們一開始或是不屑一顧,或是因為嫉妒,都袖手旁觀,但是後來招架不住了,紐約時報、CNN等網站一個個都向穀歌投誠,加入了AdSense。在中國也是如此,不少像新浪這樣的大型網站都加入了這個項目。今天我們看到很多網站上的廣告都注明“穀歌提供的廣告”,均是來自這個AdSense。

那麼穀歌哪來的那麼多廣告客戶呢?其實就是手頭現成的。那麼多加入AdWords的廣告客戶都愁自己的廣告沒人點擊呢。

而這個“長尾理論”同樣適應於AdSense。像《紐約時報》、新浪等網站有著巨大的訪問量,賺錢自然不在話下,對於眾多加入AdSense的小網站,訪問量其實都不高,廣告點擊量也不大,一個小網站每個月從AdSense可能隻賺幾十美元,穀歌分到的也差不多是這個數,但是有無數的小網站加入了這個項目,所以同樣隻要加入AdSense的小網站足夠多,多到看不到這個“尾巴”的終端,穀歌的收入也是天量的了。

這樣一來,穀歌儼然成了互聯網廣告的一霸,占據了大量的互聯網廣告空間和廣告客戶。穀歌的一些競爭對手,比如雅虎、美國在線等,開發出一些類似的廣告項目,拚死和穀歌抵抗。(中國的一些網站也是如此,比如百度推出“百度推廣”,阿裏巴巴網站推出“阿裏媽媽”)但是無奈穀歌已經在美國根深蒂固,也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網絡效應”,把小網站和廣告客戶都捆綁在了穀歌的廣告平台上,因此誰也難以撼動穀歌這棵大樹,誰都不願意也無法離開穀歌的AdWords和AdSense。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AdWords還是AdSense都不是穀歌的原創。AdWords最早是美國一個名叫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的想法,穀歌原先打算把他的公司買下來,但是這個哥們兒不幹。穀歌幹脆就不理他,自己開發AdWords。這導致比爾和穀歌打了一場知識產權的官司,穀歌軟硬兼施,最後比爾也見好就收,大家握手言和了。而比爾的公司幾經周折,最後賣給了雅虎。

AdSense就痛快了很多,最早是一家洛杉磯的公司的產品,被穀歌花了1個多億美元買了下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有波折。

到此為止,穀歌已經不再是需要每天拎包去拜訪客戶的傳統媒體了,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左手握著不計其數的客戶,右手握著巨量的互聯網空間,兩者一旦親密接觸,錢就嘩嘩地進來了。

這讓很多人眼紅,比如報業。這幾年報業的萎縮是一個誰也無法回避的事實。報業的萎縮雖說是互聯網整個行業引起的,但是因為穀歌占據了互聯網的大片江山,所以報業直接就把矛頭對準穀歌。擒賊先擒王的道理誰都懂,諸如此類的利益相關者開始絕地反擊了,反對穀歌的聲音也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