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穀歌無處不在,不僅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用穀歌的產品,還有一條重要的原因是穀歌的企業文化也深入到每一個用戶心中。在互聯網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穀歌公司內部的圖片,比如寬敞舒適的辦公室、美味可口的免費餐飲、碩大的顯示器,等等,這些圖片讓不少人看得心裏癢癢,心想自己怎麼沒有那麼好運氣進穀歌工作,哪怕做個廚子也好。
的確,穀歌有著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福利,能夠進穀歌工作是很多人的夢想。穀歌已連續多年被《財富》等雜誌評為“全美最佳雇主”。“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教育了我們多少年,現在拿到穀歌來用,似乎不成立了。
但是,穀歌真的是天堂嗎?
實際上,在矽穀的IT企業中,提供免費餐飲的不在少數,為什麼我們隻知道穀歌,而沒聽說過其他公司?可見我們所接受到的信息往往不全麵,因此對於穀歌的企業文化和員工關係,我們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吃了人家就嘴軟,一塊三明治和一盤蔬菜沙拉就把你收買了。
首先,在穀歌工作的除了正式員工(Employee)之外,還有大量的合同工(Contractor)。合同工在美國高科技行業裏司空見慣,而且數量龐大,不僅穀歌有,微軟、英特爾也有。穀歌的合同工估計大約有一萬人,與正式員工數量相當。合同工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節約了成本,不僅工資低,而且也沒有什麼福利。穀歌的合同工都是與第三方簽合同的,所以雖然每天在穀歌的辦公室裏工作,但是和穀歌之間沒有勞資關係,工資也是通過第三方領取的,萬一出現什麼勞資糾紛,合同工都跟第三方打官司去,沒有穀歌什麼事情。
2008年金融危機,很多公司裁員,穀歌雖然沒有進入重災區企業的名單,但實際上也裁員了,隻不過被裁的幾乎都是和第三方簽訂合同的合同工。因此說穀歌自己沒有裁員也沒有說錯。
穀歌的合同工在各個部門都有。總體而言,合同工的工資要比正式雇員低一大截,有些甚至遠低於社會平均水平。穀歌的係統管理員(就是管穀歌內部IT資源的,員工電腦壞了、上不了網,都去找他們解決)年工資4萬美元都不到。穀歌一些最基層的銷售或者測試崗位,一個小時的工資隻有十幾美元,比在美國以低工資著稱的沃爾瑪收銀員好不了多少。可見,即便在穀歌這個大地主莊園裏,還是存在著不少貧下中農。這也是很多人對穀歌皺眉頭的原因,覺得他們對合同工太摳門了。
另外,美國法律允許合同工的存在是考慮到企業的短期項目。如果一個項目隻有半年,那麼就可以招幾個合同工,簽訂半年的合同,而不必長期雇用這些人,這有利於企業合理利用資源。但是為了防止公司濫用合同工,美國不少州的法律同時還規定,公司使用合同工最多不能超過一年。如果超過一年,就要轉為正式工。所以穀歌想了個辦法,合同工一年到期,先讓他們回家呆三個月。三個月之後回來,再當一年合同工。因為根據美國法律,有了三個月的間隔,相當於重新雇用合同工,因此又是合法的了。很多合同工為了工作賺錢,都跟穀歌簽了這樣的合同,雖說是兩相情願,白紙黑字簽字畫押的事情,但是穀歌這種鑽法律空子的做法也還是被不少人鄙視。
這些合同工雖然每天也在穀歌免費用餐,但是作為穀歌內部的“非正式”員工,心裏肯定不爽。2006年,一個叫喬納森·考伯(Jonathan Cobb)的合同工就把穀歌告上了法庭。喬納森說他2006年的時候在穀歌做合同工,當時他就跟穀歌的同事討論過穀歌天空(Google Sky)的想法,所以他認為穀歌後來推出穀歌天空就是剽竊了他的創意,因此要穀歌賠償2500萬美元。這個官司後來被法院以證據不足駁回了。這裏順便說句題外話,穀歌雖然經常被牽扯到各種官司中,但是類似喬納森這樣的小人物,如果想要跟穀歌打官司,幾乎沒有一個能打贏的。
那麼正式雇員算是金飯碗了,日子過得很滋潤嗎?其實也不全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穀歌算是高薪企業,而實際上,穀歌技術員工的工資相對美國總體工資水平的確較高,一個計算機專業畢業的軟件工程師的年薪可能會有10萬美元,但是其他一些非技術的一線崗位,比如行政、市場等,都沒有那麼高;其次,如果和其他美國高科技公司相比,比如微軟、英特爾、Facebook,穀歌技術員工的工資也是在同一水平線上。可見這主要還是由行業和崗位決定的,而不是穀歌一家企業工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