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千古禁地(1 / 2)

很多年之後,蔣玉每每回想起這次前往白起墓的經曆,依然是心悸不已,但在當時她卻根本沒想到這一次的任務會成為她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同樣有這種想法的,還有魏思和楚萱。白起墓。

眾所周知,白起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殺神,其一生殺人無數,甚至縱觀曆史,能超越白起的劊子手,還真沒有幾個……如果非要揪出幾個人,也就是十六國時期的武悼天王冉閔以及蒙古成吉思汗鐵木真能與之相比。成吉思汗大家可能會比較熟悉,而冉閔就幾乎是無人知曉了,這也是因為他殺人太多,功績又太大,最後卻慘淡落幕,屬於失敗者的一方,無法書寫曆史,於是隻能掩埋在了漫漫的時間長河中。

白起不一樣,他是秦國大將,為了始皇統一六國之宏願,他無謂自己名聲,殺人成河,據說其一生下七十餘城,殺六國衛士一百六十萬眾,如果算上冷兵器時代攻城的傷亡,受白起之命而送死的秦軍,隻怕也不會是小數目,這一切造就了白起的聲名,更因為始皇最終統一了六國而站在勝利者的一方,即便白起最後依然不得善終,但曆史上卻仍有他光輝的一頁。

隻是,曆史不一定是正確的,因為曆史從來都是人為書寫……眾人都以為白起是被秦昭王賜劍自刎而死,隻因為史書是這樣寫的,是以都以為白起是殺人太多而遭了報應,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身為秦國最強,身為一代殺神,身為披荊斬棘戰無不勝的常勝戰神,你們憑什麼會相信他白起如此豪傑英雄卻會被懦弱不堪的秦二世賜把劍就自刎謝罪?他白起既然能麵不改色的坑殺四十萬人,又怎麼會是任由別人宰割之輩?

秦始皇死去之後,麵對無能的繼位者,他白起難道不能取而代之?即便是沒有這個心思,他什麼不能做?非要自刎?如此可笑可悲的故事,卻偏偏人人都信了。

說到這裏,真正的事實隻有一個,那就是,秦始皇根本沒有死……秦始皇的功績,在於消滅六國完成了一統,所以即便秦始皇還做過很多的褒貶不一的事情,也都掩藏在了這個功績之下,譬如長城的修建,譬如焚書坑儒,譬如秦始皇陵……秦始皇陵自秦始皇十多歲就開始修煉,曆經三十八年建成,據說為了修建它活活累死了七十餘萬人,又據說,修建完成之後,所有參與修建的人全都被留在了其中,但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秦始皇最後似乎並沒有葬在秦始皇陵……而秦始皇從公元前210年10月開始,進行了第五次大巡遊,他出武關、去雲夢、到零陵、下同安、臨浙江、過潤州、上琅玡、登成山,至德州的平原津後,就突然地得了重病,結果於當年7月在趙國原來的沙丘宮去世了。統計一下,在他離開的10個月時間內,總行程約10000多公裏,平均每天的行進速度為30公裏,這說明了秦始皇根本就是有目的的出遊,並且有目的的去死……秦始皇死後不久,白起終於也被那個可笑的自刎終結了,跟他相同命運的,還有秦始皇的心腹宰相李斯,長子扶蘇,大將蒙恬……也就是可以說,秦始皇最信任的跟他打天下的手下將領,全都在同一時間死的死,亡的亡,跟秦始皇一起在這個世界消失的無影無蹤。

或許有人會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話是沒錯,但是那也要當上天子先……還是你們以為天子是隨便喊兩句口號就能當的?沒錯,秦昭王是秦始皇的兒子,但卻是個不受秦始皇待見的兒子,因為他無能,加上上麵還有個老大扶蘇在能力上比秦昭王強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長子繼位曆來都是規矩,秦始皇身為皇帝幾十年,難道不會為扶蘇留下點什麼?就算沒留下什麼,從扶蘇身邊有李斯有蒙恬等能人相助就懂了,他們又豈是一個宦官趙高可以輕易的想害死就害死?秦昭王這樣真的能上台嗎?百官能服氣?

再連係到秦始皇在最後一直努力的尋求長生不死的方法,更是派出徐福等人飄洋遠渡……所有的一切連係起來,就隻說明了一件事,那便是秦始皇根本沒有死,他帶著自己的心腹秘密的去了另一個地方,獲得他想要的,真正的永生不死。

那個地方,當然不是秦始皇陵。

那個地方,就是現在路琛等人眼前毫不起眼的甚至從來都沒有人關心的,白起墓……如果不是因為席琳的紅月導致所有封印破開,白起墓也不會引起人的關心,因為這裏什麼都沒有,曆史學家考古學家甚至盜墓賊對殺神白起的窮酸墓也全然沒有絲毫興趣,直到路琛等人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