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鍾遜穿越之前的彼世界,還是當下這個世界,內容匱乏導致文藝作品頻出狗屎的現象屢見不鮮。
影視劇要麼是歐風美雨,要麼是日潮韓流,大家隨時可以聽到有人操著一口正宗的美式英語哈嘍,大家隨處能聽到女孩子嬌滴滴地叫歐巴。
不管是出於哪種心態,這種現象的確反應出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在不停地被外來文化影響,當然,這跟愛不愛國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純粹就是幹不過人家。
在鍾遜的印象中,他曾很多次抱著支持國產電影的心態走進電影院,然後看完狗屎之後鬱悶出影院,憤憤不平地罵上一句“所有不講故事純賣技術的電影都是臭狗屎。”
另外一個發生在彼世界的事情是,經典的不停翻拍,這一點以金庸先生的作品為盛,幾乎每一年都有一到兩部作品被拿出來重新拍一遍。
這固然是因為金氏武俠本身獨特的藝術魅力,本質的原因卻是因為內容領域如同沙漠一樣荒蕪不堪。
大批土豪們削尖腦袋往娛樂圈拱,一擲千金,名導名演請過來,然後大家東拉西扯地弄出一個劇本,然後開機,使勁弄,然後再去,賣,用力賣。
鍾遜曾經認真地做過總結,那些真正大火起來的電影或電視劇幾乎每一部都依托一個比較優秀的故事,彼世的《失戀三十三》、《讓子彈飛》、《致青春》、《步步驚心》等作品,莫不如此。
沒有好劇本支撐的電影,不管特技如何絢爛,服裝如何鮮豔,最後拍出來的東西都得是狗屎,最多是包裝得比較漂亮的狗屎。
這種悲哀的現象持續已久,眾人會不由自主地接受這個事情,並裝逼模樣地一句“已死。”
比如鍾遜經常在論壇或者微型博客上看到有人感慨頗深、傷春悲秋地來一句“武俠已死”,他一度對此表示懷疑,如果武俠已死,那那麼多人還爭先恐後地去翻拍武俠劇是為了什麼?
所以,也許什麼題材都不會死,隻是沒有人能寫出對應的好故事,到底這隻是一句安慰自己的話,這是一句很裝逼的話,所有的分析和解釋到最後,無非就是一句,隻是沒有人寫得出來了,而已。
在彼世界的鍾遜曾發宏願,希望自己將來能為這個世界貢獻出好的故事,如今他意外進入這個世界,看來彼世願望可以以另外一種方式實現了。
“電視劇啊,”鍾遜莫名興奮起來,“一定要好好搞一搞。”
想到自己將來有可能,不,必然參與到《射雕三部曲》啊。
《龍八部》、《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等作品的改編之中,即便是擁有兩世靈魂的鍾遜也難以抑製內心的激動。
當然,即便是參與也不意味著鍾遜從此投筆從攝像機,他想推的書一沒有推完,他一不會停止這個工作,隻是能依靠手中的權利左右一下那些電視劇的拍攝,彌補一下曾經的遺憾,何樂不為呢?
鍾遜回到屋裏,坐在桌子前,順手拿起一隻鉛筆攤開筆記本,想了一會,開始寫道:
金庸:《神雕俠侶》《倚屠龍記》;
黃易:《大唐雙龍傳》、《尋秦記》、《翻雲覆雨》;
停筆想了一會,點點頭自言自語道:“還有古龍的陸鳳傳奇、蕭十一郎!”
了解古龍先生作品的讀者一定知道,《蕭十一郎》最初本就是劇本,也是第一部先有劇本後出的武俠名著。
而陸鳳傳奇則是古龍先生真正的巨著,裏麵出現了極多的經典人物。
如靈犀一指陸鳳,一劍西來西門吹雪,外飛仙葉孤城,花七童花滿樓,這都是大家極其熟知的人物。
這幾個人物也都是鍾遜很喜歡的人物,記憶深刻。
鍾遜之所以現在列出這些作品,是因為他突然意識到隨著《龍八部》、《射雕英雄傳》、《越女劍》的出現,影視改編幾乎是不可避免地要找上門。
他需要對之前的計劃做個調整,現在加上古師、金師和黃師兩位,基本上可以遊刃有餘。
不過,這些終究是臨時的計劃,一切還是要順應時勢發展,像《越女劍》的提早出世,就是適逢盛會,恰好趕上。
寫完這份簡單的計劃書,鍾遜覺得輕鬆許多。
來也是奇怪,他擁有這個優勢,本該是無往而不利,但是有時卻莫名感到一陣壓力。
倒不是名聲或者悠悠之口這些矯情的借口,而是類似於責任之流更加矯情的的東西。
人心本來就是很複雜的東西,鍾遜終究不能像一個機器一樣,每孜孜不倦地把自己腦子裏的書一部部寫出來,然後全部推出去。
他也想見證,他也想感受,所以這件事,不能太急,需要緩緩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