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道為本,把根留住(1 / 2)

潮商現在活躍在全球經濟的舞台上有兩股力量。一股力量在做傳統產業,另一股力量在做新興產業。潮商的傳統情結與現代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水乳交融。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曆史時期,新一代潮商率先學會用虛擬的交易平台,把無地域公司辦得有聲有色;學會了用國外的技術和資本賺外國人的錢。他們的成就,令社會各界所矚目。曾幾何時,老一代潮商由於語言和文化的障礙,無論是生意市場還是社交範圍,都主要局限在華人社區。但進入21世紀之後,新一代年輕潮商開始融入歐美、日本等非華語世界。他們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善於運用當地語言和現代營銷方式向人推介產品、品牌,成為助推華人企業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股新銳力量。

在這個被比爾·蓋茨稱為“以十倍速前進”的時代裏,傳統的經濟倫理將因為新經濟的逐步完善而被分解得支離破碎。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商業圖騰,潮商也同樣麵臨著價值觀念的重整。

如何將這兩股力量整合好,將決定未來潮商以至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形態。

對潮商而言,這意味著舊有傳統與舊經濟環境艱難磨合和奮起突圍。僅靠幾個新潮商的個體力量不足以擎起一個商幫的精神大旗。潮商需要的是整體的繁榮,才能再次光耀於世界經濟舞台。這既是這個商幫的曆史使命,也是全球化經濟浪潮衝擊下尋求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許多人看來,潮汕人是一個獨特和矛盾的群體,他們既有開放的海洋意識,又保留著完整的古代中原文化。由於語言與風俗習慣的文化認同,潮汕人走到哪裏都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而這個圈子,是非潮汕人很難進入的。這種排他性的存在,加上本地獨特的語言文化,使得外地商人很少能安心在汕頭立足,更難以做大做強,不能與潮商形成良性共生。在用人方麵,潮商會首選潮汕人,在潮汕人中會首選同鄉人,在同鄉人中會首選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這種封閉性和排他性,至今依然對很多潮商頗有影響,並造成種種負麵結果。

受傳統文化影響,潮商曆來喜歡獨自經營,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雖然有的企業老板做的很大,但一般都是獨自經營或家族經營,很少有超出三人以上的合作,團隊式的創業更是鮮見。潮商觀念上還存有“朋友易做,夥計難合”的顧慮,已經做大了的潮商,自以為不需要也不想和別人合作,甚至把合作視為麻煩。這無疑使得潮商在全球化浪潮下失去了一些商業機會,也影響了潮商品牌和整體形象的樹立。這一點,應該學習合作起來像快速反應的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