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自己苦口婆心爭取來的客戶卻要納入老板的客戶名錄中,自己絞盡腦汁做出的業績卻完全不能夠掌控和分配,上班族們漸漸會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奮鬥多年的工作崗位,原來從始至終也隻會是一份職業,而不是自己的事業。這個歲數的上班族也普遍會感悟到這樣一個真理:上班是種被動的職業方式,看似可以安穩地每月拿工資,實則前途與錢途都在老板的掌控中。
上班是一種被動的職業方式[雨林木風1]
每個上班族心中都有一個堅守的夢想——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我們中國的上班族每日的狀態正如那句著名的歌詞所說的:“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作為一個上班族,你是不是也曾經心懷這樣一個簡單而淳樸的夢想:隻要努力打拚,就能“追求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柔”?是否正是這種夢想支撐著每個人上班的信念。為了它,我們可以日複一日早出晚歸地忍受著老板的嗬斥、超負荷的加班、辦公室政治的紛擾、單調而繁重的工作,有時還有獎金的克扣……
曾幾何時,在外企做一名“小白領”是一件無限風光的事。其高薪高福利與體麵光鮮的工作環境吸引了大批才子才女投奔它們的懷抱。但隨著入華的外企越來越多,外企總部的老板們也逐漸摸清了中國員工的薪酬接受底線,員工薪酬與福利經過幾年的調整與重新定位,如今一名外企基層白領的收入已經遠遠不能稱為“令人豔羨”了。而更讓人接受不了的是頻繁的“無償加班”。不少上班族甚至戲稱:外企白領入門的第一課,就是學習加班。
在一家外資公關公司做公關專員的kevin在入職第二年的8個月裏,有近五分之四的工作日都有加班,平均每天工作約12個小時。公關專員要在國內客戶間穿梭,有時候剛從外地下飛機回來,就得趕回公司繼續加班寫簡報。不要誤解了,加班絕不是職場新人們的“專利”。在一家國際4A廣告公司做了8年廣告文案的林麗早把加班當成家常便飯了。叫苦也是徒勞,就算跳槽,有哪個公司是不需要加班的呢?每當要加班的時候,她總是詼諧地借用一句廣告語:“如今的加班,還需要理由嗎?”
下班時間一到,你是立刻箭步衝向寫字樓電梯口,還是麵無表情地繼續奮戰?對很多白領而言,加班似乎已經成為常規作息,下班後要加班,周末要加班,節假日還是沒完沒了的加班……《韓國經濟》中有一則名為《疲憊的中國,加班現象蔓延》的新聞,其中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由於就業的壓力、競爭的壓力,很多人都不敢稍有懈怠。白天高負荷地工作,晚上還要陪客戶應酬,這已經成了很多人的普遍規律。上班族雖然心中不情願這樣生活,卻迫於生存原因欲罷不能。由於長期的精神壓抑與疲倦狀態,有的上班族對待工作與公司的態度和行為,讓人不知是該感到幽默還是悲哀。
肖洛洛是一家公司的會計師,加班是家常便飯,但是在加班任務不是那麼多的日子,她也會加班到晚上10點以後才離開。為什麼是10點呢?原來,公司規定加班到晚上10時才能報銷打車回家的出租車費。平時洛洛打的回家的車費在50元左右,這天他打算回離公司不遠的爸媽家,到地發現車費隻需十幾元錢。洛洛坐在車上左思右想:我每天加班到晚上,青春都變成老板口袋裏的錢,哪裏能這麼厚待老板呢!於是,在家門口她硬讓司機調轉車頭,又兜了一圈,兜到車費上了50元才罷休。
外企靠不住,國企總該是上班族的“理想天堂”了吧?如今總是很多人放棄自己的夢想和前途,一心想要擠進國有企業的大門。人們對“鐵飯碗”的渴求似乎在一夜之間複蘇了。但如今的國企和事業單位並不如想象中“好混”。首先入門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而中途進入就更成了奢望;不同於外資企業的製度和管理,各種考試、考核製度都增加了進入難度,另一方麵也說明不適合所有人去輕易試水。轉型期中的眾多國企,麵對激烈的市場壓力,以往溫情脈脈的工作風格已不複存在,即使是是一路“打江山”的“老國企”也並不會得到更多優待。
上班族的悲哀源自職業狀態的不能自主,因為一旦踏上“上班”這條航船,便和所在企業的命運捆綁一處,隨之浮沉了。薪資、獎金、福利,這些上班族的命脈與企業效益利潤密切相關,員工必先為企業創造價值,才可能分享其剩餘利潤。而裁員減薪等動作卻成為企業減輕負擔,轉移成本的常用“殺手鐧”。盡管埋頭苦幹多年,仍不可避免遭受老板的“剝削”或是拋棄。
而對於30~40歲的上班族,職場上普遍存在令人尷尬的玻璃頂。在經曆了起步探索期的"學徒"階段、適應上升期的大展鴻圖之後,或許忽然有一天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發展的玻璃頂中。向上?得到晉升的機會很少,希望也不大;向外?受製於自己的工作經曆和背景,可以選擇的方向也不多,與此同時,加薪開始停步,工作越來越重複,日複一日的原地踏步讓人心情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