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事跡暴露(1 / 2)

若是賀蘭敏之能看到眼前這一幕一定會說:看吧,這就是太監的重要性。

經過無數次曆史的證明,跟在皇帝身邊兒最親近的人不是皇後,不是寵妃,不是宰相,是太監。尤其是那些陪著皇帝一起長起來的,看著皇帝長起來的,他們就扮演了玩伴兒,長輩,最親近的人,最值得信賴的人各種各樣的角色。是對於皇帝來說極其重要的人。

他們的一句話,有的時候比宰相的一百句話都管用。今天王來福的一番話,徹底封死了許敬宗倒台的可能性。即便日後再有人拿不敬長孫皇後說事兒,李治也不會認為是許敬宗的錯了。

到完茶,說完話,王來福安安靜靜的退了下去。就在大殿的一側,也不說一句話,也不因為剛才自己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而感到有什麼自豪的。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他的影子和大殿柱子的影子合為一體,這個人就和不存在一樣。

太監就是這樣,他們或許有的時候都不能算是個人。他們隻是一個影子,一個皇帝在暗處的影子。明白這意義的人,可以活的很好。若是不明白的,即便是爬到了最高點,也注定用不了多久就會迅速的摔下去。而王來福對於這一點清清楚楚,所以他能成為這大唐帝國的常青樹,直到他老到不能在伺候李治的那一天。

太監的生存之道就是這樣,看起來複雜,實際上卻無比簡單。但是端坐在龍塌之上的李治卻不然,作為皇帝他要考慮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到了現在他仍然不知道許敬宗究竟是向誰效忠的,他甚至在之前絲毫沒有得到消息今天許敬宗會提議廢後。

即便是如今的朝政大權都把持在長孫無忌的手裏,但是李治也絕對不能忍耐這種當聾子,瞎子的感覺。

每一位皇帝都居住在皇城之中,縱使是聖人也不可能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之事。對於天下大事,如果皇帝隻通過大臣的奏折來了解,那恐怕就要被蒙蔽的要亡國了都不知道。

所以到了後世,明朝有令人恐怖至極的錦衣衛,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東廠。清朝有隱在暗處的血滴子,有遍布天下的暗探。唐朝同樣也有自己的這個機構,不過就算是權傾天下的長孫無忌也同樣不知道,因為這個組織隻傳給皇帝。

它由李世民創立,辛辛苦苦經營了十幾年,最後交到李治的手上。但是自從他登基以來卻甚少動用這個機構,因為他斷定長孫無忌不會謀反,李績也同樣如此。有這兩個人在,他放心的很。最近的一次動用,還是在高陽公主的案子上。

如果說宗室之中有人對自己登基稱帝有所不滿,李治相信。若說吳王李恪有謀反之心,他也相信。但是說高陽公主和房遺愛有謀反之心,他是打心眼兒裏就不相信的。對於自己的妹妹,他知道,有些事情上確實是無法無天。可是畢竟出身皇族,她不會不知道什麼事情不可觸碰。至於房遺愛,李治簡直想哈哈大笑,就那個膽子,若是他敢謀反恐怕天底下就沒有不敢了。

所以他動用了暗探,將所有的事情了解的一清二楚。長孫無忌以為他不知道,但其實他清楚的很,不過,他不說。也就是從那次開始,他知道了自己的看起來如此嚴肅正直的舅舅,原來這一手栽贓嫁禍玩兒的是這麼好。那麼多的人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掉了腦袋,可他們都是冤枉的啊。作為皇帝,他沒辦法,他也隻能配合著長孫無忌把這場戲演下去。但是心中卻埋下了逆反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