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武則天的情緒好像是不太對,賀蘭敏之心中有種直覺,今天這個談話或許應該在這裏就結束了。畢竟該說的也已經說的差不多了,自己的目的也已經都達到了。不過,既然提到了長孫無忌,有些話還是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姨母,不知您是否仍寄希望於長孫太尉?”
驟然聽他又一次提到長孫無忌,武則天仿佛產生了一種厭棄的感覺。但是理智還是告訴他,這朝中長孫無忌不點頭,廢後幾乎就是難於上青天。所以仍然是緩緩的點了點頭:“如今朝中長孫太尉乃是先帝托孤老臣,又是陛下的娘舅,要想達成目的,他自然是繞不過去的。”她仍然寄希望於長孫無忌能夠點頭,雖然她也知道希望比較渺茫。
“不知外祖母在信中可曾提到她去長孫家的遭遇?”
“母親有說過,其實並不用母親說,如今的中宮就是長孫太尉在背後扶持。自然應該是這個態度。雖然我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
“既然姨母都明白就好。以外甥愚見,這長孫太尉是不問也罷。您最好早早就放棄,他心性堅韌,既然決定了支持如今的中宮,無論是誰恐怕都不可能讓他有所改變。而且,他宦海浮沉一生,也必定不會做無意義的事情。隻不過,就是目前我們都看不出意義何在?”
賀蘭敏之實在是不希望武則天和李治還帶著那麼多的禮物,給予高官厚祿給長孫無忌的幾個庶出的兒子。因為這不光是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完全的失去了動手的先機,給了長孫無忌充足的信號和準備的時間。
其實賀蘭敏之說的,武則天心裏清楚的很。她又怎麼會不知道長孫無忌心性堅韌輕易絕對不會改變。但是他是一座無法繞過去的大山,他不點頭,不是沒有辦法嗎?
看了看四周,武則天聲音壓得很低:“會不會是因為東宮?”
賀蘭敏之一愣,這句話不應該是武則天問出來的啊。以她的政治頭腦,首先這個問題就不會想不明白,其次這也不是能說出來的話啊。所以一時之間他竟然愣在當場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其實這是慣性思維,賀蘭敏之從曆史上見慣了那個殺伐果斷,執掌乾坤的女皇武曌。也就自然而然的認為眼前的這個女子就是那個老辣的武則天。但是顯然不是,如今的武媚娘才不過三十一歲。即便是幾經沉浮,但是當年她在先帝的宮中不過是個才人,又不受寵。宮鬥她也不過是看著,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
感業寺的淒苦讓她變成了今天的武昭儀,幾年的宮鬥讓她即將成為武後。可是她畢竟沒有前世巔峰時期的老辣,麵前的又是自己的親生外甥,無論是從情分還是利益的角度上來看都絕對不會背叛自己的人。所以她就問出了這麼一句不該她問的話。
雖然愣住了一時,但是畢竟武則天都問了,這就說明她心裏也是不太敢肯定,不回答總是不好的。
手裏緊緊的握著茶杯:“這...我以為如今陛下春秋鼎盛,還不到而立之年。長孫太尉畢竟也年過甲子,他應該不會謀劃的那麼久遠。不會是因為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