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賀蘭敏之一副享受的樣子,武媚倒是起了開玩笑的心思。也是想要試試自己這個外甥有沒有文采。畢竟聽說楊祭酒為他安排了一個進士太學助教做啟蒙先生,如今不知道如何了。
“之兒,姨母跟你外祖母來往信件之中也不少提及你。你外祖母總說你文采好,而且據說五歲的時候就能夠做出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一手長短句?不知道今日可否給姨母露兩手兒啊?”她是開著玩笑,用疑問的語氣說的。
賀蘭敏之下意識的就想要拒絕,自己那點兒水平就是個半吊子。雖然已經啟蒙了很長時間了,但是婁師德似乎十分懂得揠苗助長的道理,除了每日讓自己練字以外,也就讀過《論語》這種經學之類的書籍。最深奧的就是前幾天給自己講過的《漢書》了。
至於詩詞這些東西,賀蘭敏之也問過。但是婁師德似乎對這些東西很是不屑,極為輕蔑的說過:“學會詩詞於國於家有何助力?不過是一群酸腐文人所作之無病呻吟之舉。之兒日後切忌,莫要再這詩詞之上下功夫,否則就是耽誤了這大好時光啊。”
想來也是,婁師德本來就是個能吏,又是個實幹派。自然是瞧不上這些個附庸風雅的舉動。自然也就不會教自己。所以啟蒙到了現在,竟然連詩句的格律竟然都沒有掌握。
其實婁師德是覺得日後入了太虛,自然也會有人給自己講啊,所以他就不費那個時間了。詩詞小道日後在學不遲,重要的還是這個人生道理。當年就這麼一下就接過了。誰想到,還沒來得及入太學就用上自己作詩了。
但是拒絕的話還沒有說出口,就看見武則天那滿是笑容的臉上藏了一個鄭重的眼神。賀蘭敏之懂了,這是總是在楊氏夫人的信中聽到自己的文采,所以決定實地考察一下。這下,還是不能推脫了,否則恐怕就是有文采也得被認為沒文采。現在的他跟這位大神賭不起。
武順跟賀蘭敏月是顯然不知道敏之心裏的這一堆彎彎繞,隻是用期待的目光看著他。她們都一直堅信,自己的兒子和哥哥是有實力,有文采的。所以根本就不用擔心。
“既然姨母有興趣,到是也不妨做上一首,請姨母點題。”事已至此,逼不得已也得上啊。隻得硬著頭皮回了武順一句。
“既然讓我點題就說明之兒有充足的信心啊,這倒是讓姨母高興。既然如此,那你就以這樓下之物,這桃花為題,做上一首。詩也好,長短句也好,讓姨母和你母親妹妹也都聽聽。”武媚笑著說道,順手朝著門外的那一堆桃花樹指了過去。
這倒是讓賀蘭敏之放心了,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吟詠過桃花,倒是不用擔心沒題的可抄。
裝模作樣的想了一會兒,又喝了一杯茶,最終決定了還是用那首詩吧,或許還帶著一些一語雙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