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賀蘭敏之走了之後,意見小屋之內迅速的沉寂下去。玄奘大師和袁天罡兩人誰也不說話,玄奘大師輕輕的閉著眼睛,仿佛是在閉目養神。袁天罡則是不斷地把茶杯拿起放下,一次次的咂摸著味道。
直到這一壺茶都喝道沒顏色了之後,玄奘大師開口了:“那孩子的姨母,也就是如今宮中的那位,當年你真的給看過?”聲音沒有和賀蘭敏之說話時候的那種溫和氣息,但是慈悲之意還是很明顯的。
“是”袁天罡不假思索就回答道。聽他這個意思,他明顯清楚宮中的如今到底是誰,也很清楚她現在已經到了什麼位置上。這和剛才他問賀蘭敏之互相違背了。要是他還在,一定會異常驚詫,因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兩位竟然會欺騙自己這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聽了他痛快的回答,玄奘大師臉上露出了一副古怪的神情。從旁邊的席子上拿起了一串佛珠,一顆一顆的捏著。珠子之間相互碰撞的聲音很是清脆,在這個寂靜的屋子裏,顯得很清楚。
“那麼,你可以確定,那位將來一定會到那個地位嗎?”
袁天罡盯著茶杯的眼睛裏乍現出一抹精光,然後歎了一口氣:“這天數,誰說的好呢是吧?你說呢?”
對於他,玄奘大師是在熟悉不過了。
他這一輩子,看相幾乎就可以說沒錯過。不要說他了,就是他那個徒弟李淳風都一樣。沒有人聽說過,他們兩個人出現過錯誤。無論這個時間段兒持續多久。
他這個語氣就可以說明一切,對於這次的看相他心中把握十足。
在大唐皇朝,或者說在整個這個傳承數千年的國度上,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經曆過艱難時期。佛教的發展曆程更是無比的堅信。到了他們如今的這個地位上,要考慮的就不是一家寺廟,一座寺院,一批和尚的問題。而是這麼大個國家,這整整的一個道統將要如何發展,將要走向哪裏。他們要考慮的是這個事情。
而決定整個道統走向到底是衰落還是輝煌的不是別人,就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他們雖然不會站隊,但是也絕對不能站錯隊。這些事情容不得稍有馬虎,否則...
即便是今天他們在這件屋子裏已經作出決定了,整個道統和教派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做出任何改變。隻不過要在緩慢的時間中,仔細的揣摩聖意,才能夠做出決定。
佛道兩家在進入唐朝之後的關係就已經逐漸的變得緩和了不少。之前也是因為佛教的侵略性實在是太強,逼得道家沒有辦法,所以兩晉,南北朝時期佛道兩家的爭執才會如此的強烈。
但是唐朝,李家坐了天下。老子李耳被他們當做老祖宗供著,道家的地位崛起。逐漸的和佛家呈現了一種持平的狀態。加之在唐太宗的刻意扶持下,玄奘成了如今佛家當之無愧的領袖式人物。他自身的性格也更加有助於佛教和道教關係的緩和。
佛道之中的大德也都開始認真的揣摩對方的經典,同時又依據儒家學術逐漸的演化。雖然沒有出現合流的趨勢,不過和尚和道士總歸不算是敵人了。這就是他們這麼多年作出努力的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