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三點原因(1 / 2)

其實對於他們這麼驚訝,賀蘭敏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唐朝,尤其是在從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時候。大唐都處於一種異常富庶的年代。

天災人禍很少,物產豐腴,國泰民安,政治也算是清明。所以物價就很便宜,一鬥米五六文錢,你就可想而知這物價便宜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賀蘭敏之也曾經和楊氏夫人打聽過朝中俸祿這件事情,根據這個定了轎子的價格。

在如今,唐高宗永徽元年,所有的一切朝政大事還都是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在操持。他們曆經了貞觀一朝,可以說貞觀盛世有他們的一半功勞。很多的政策就是他們當年製定的,所以他們根本就不願意作出改變,想要蕭規曹隨。

包括朝廷官員俸祿也都是遵循前例。朝中頂級的官員,三品以上的官員每年祿米400石,職田9頃,雜役38人,每日發常食料九盤。等等的這些所有的東西都加起來,折合成銅錢,開元通寶。大概約合每月8000文,也就是八貫錢。

這是朝中三品大員,其他的一級比一級少,但是也非常可觀了。可以說,做官,無疑是這個時代最賺錢的行業。

一天下午進賬二十貫,雖然這些不算是前期投入,但是絕對這就是暴利啊。

要知道三品大員一月的收入才是八貫銅錢,這世上這麼多的人,又有幾個人一輩子能夠做到三品的高官?根本就沒有幾個。這對於在唐朝生活了這麼多年的人,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怎麼,怎麼會這麼多?”武順盯著福伯問道,盡管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是武順仍然是不敢接受。

福伯很是茫然,他隻是按照賀蘭敏之的吩咐去做的。定價就很高,一個最普通最普通的轎子,定價起步都在二百文以上。最尊貴的轎子,足足要八百文起步,更不要說算上那些配飾什麼的了。至於為什麼要定價這麼高,他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要知道,不出木料的話,一頂轎子的製作成本就是二十文。出木料,根據木料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價格上的詫異,但是也都在買東西的人身上找回來了。定這麼高的價格,開始福伯以為是賀蘭敏之沒有社會經驗,空想。但是經過一下午的生意,可以看出來,這根本就不是空想,因為沒有一個人劃過價錢,甚至都覺得很是合理,至於為什麼福伯也不清楚。所以他隻能滿是疑惑的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清楚。

武順瞬間就把目光盯在了賀蘭敏之的身上,一副今天你不說就要你好看的架勢。

賀蘭敏之立刻就慫了:“之所以會進賬這麼多,是因為價格定得就很高,至於到底有多高,阿娘自己去鋪子裏邊看看就知道了,兒也記不清了。不過,第一天就出現這麼好的狀況,也是我始料不及的,本來以為會出現的很多事情都沒有出現,很是平安。”

“我還不知道你價格定得高?我是想問,為什麼你定得這麼高,還有人會買。”對於賀蘭敏之的解釋,武順顯得很是不滿意,嘟著嘴目光仍然不從自己兒子身上移開。

看到自己的阿娘露出這麼小女人的一麵,賀蘭敏之根本就招架不住啊:“這個,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就三點”說著舉起自己肉呼呼的小手,朝著武順比劃了一個OK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