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尚武一點都不假,這種尚武之風彌漫在整個大唐王朝。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所有人上朝都是騎馬的。但是有一點,對於年輕人,或者是那些年富力強的中年人來說,騎馬上朝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對於那些年級已過半百的老人呢?要知道在這麼一個論資排輩的社會中,不到那個年級想要做到長安城的高官近乎是不可能的。
如今權傾一時的長孫無忌多大歲數?五十六歲啊,年近花甲。褚遂良多大年紀?五十四歲啦。
對於一個古人來說,五十已經是差不多將近一輩子的年齡了。能活到六十歲的人少之又少,千古一帝唐太宗不也才五十多歲就過世了?
讓這些五十多歲的老臣,還每日騎馬上朝下朝,實在是一種煎熬。
或許有些人騎不了馬,可以做馬車。但是馬車顛簸啊,長安城龐大非常,讓這些個老臣坐上顛簸的馬車,一日兩日無妨,那年深日久的也是難受非常啊。而且唐朝上朝的大臣們,要淩晨兩三點鍾就起床,五點就要到皇城之內候著皇帝的到來了。人,在午夜瞌睡是很正常的,但是馬車顯然並不提供這個條件,如此顛簸,對於一個老人來說怎麼可能睡得著。
但是轎子就不一樣了,由兩人,四人,八人共抬。隻要稍微用心,對轎夫進行培訓。就能夠確保轎子抬得穩穩當當,提供休息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且,轎子相對於攆來說,冬天刻意擋風,禦寒。夏天可以遮陽,蔽日。雨雪風霜不侵,者絕對是巨大的吸引力。
不光是舒適感,對於貴族或者說是重臣來講,最重要的或許就在於轎夫的身上。
坐在馬車裏,被畜生拉著來回跑,在哪裏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尊貴性?哪裏都不能,太普遍了。幾乎是有點錢,能養得起馬的人家就能夠被這畜生拉著跑。
但是被人抬著,可就大大的不一樣了,這可是等級或者說是身份的象征。這就是貴族權威的體現。在唐朝這麼重視等級限製的社會裏,出現了這麼一個可以提高自己身份的東西,大唐的貴族們不可能不喜歡。
轎子剛剛出現,對於轎子的等級和裝飾如果不是有心人刻意要舉報,十幾年內根本就不會被朝廷做出命令,限製等級和花色。這樣就更好了,出生在貴族家庭之中,賀蘭敏之的記憶中,所見所聞一點都不缺少這種攀比之風。
你可以在轎子上貼金箔,我就能夠鑲嵌珍珠。
你要四人抬轎,我就可以定製八人抬轎。
這樣的攀比對於整個社會風氣來說,沒有一丁點的好處。但是對於賀蘭敏之來說,正式因為這種攀比之風,或許才更有作為。
現在唯一的難點就是,自己對於轎子的構造並不是很熟悉,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嚐試,但是這對於木匠和裁縫來說,根本就不是難題。
隻要將兩種定製的方向分開,也根本就不用擔心有人會在自己沒創造之前仿造。而且,自己本就出身貴族家庭,在經曆了一路奔波之後,終於想出了這麼一個東西,這都是合情合理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人會懷疑的。
(大年初一,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