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弘農楊家(2 / 2)

別說是武元慶武元爽了,就是武士彠在世的時候,對弘農楊家也是多有避讓,對於楊氏夫人也很是敬重。這麼看來,當年他之所以能夠在貞觀朝還受到李世民的重用,而且執掌兵馬大權,看來也是這弘農楊家在其中起了作用。

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弘農楊氏,但是偏巧賀蘭敏之就清楚。後世曾經有紀錄片介紹過這一個巨大的家族。

弘農楊家,起源於漢朝。曾經在漢朝大放異彩,到東漢末年,除了袁紹和袁術所代表的袁家是四世三公以外。還有一門是四世三公,就是這弘農楊家。可見其曆史有多麼輝煌。

從漢朝的四世三公,到西晉三楊,再到北魏楊播兄弟直至隋朝時又經曆了一個鼎盛時期。當時的一代權臣越國公楊素到早先起兵反隋的楊玄感。

曆經千年風雨,這個家族就如同是一隻巨獸一樣盤踞在關隴地區,不曾有過絲毫的變化。

這近千年,風雨變化,朝代更迭,弘農楊家一直輝煌如舊。在唐朝,如今或許有些許的沒落,但是楊家所在的關隴一係,卻絲毫不減當年,甚至猶有過之。

唐朝的創始者李淵和李家,在隋朝的時候又叫做隴西李氏,他們本身就是出自關隴貴族。如今長孫無忌大權在握,可以說朝政出自一人之手,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這長孫無忌,就是關隴貴族現在的掌門人。但是長孫無忌雖然昌極一時,但是長孫家比楊家可是差之太遠。所以長孫無忌一死,長孫家迅速沒落,但是楊家卻仍然興盛。直至玄宗時期的楊貴妃等等。

就可以看出,楊家到底有多麼的龐大。而楊氏夫人,正是出自這麼龐大的弘農楊家。恐怕這也就是為什麼武元慶和武元爽兄弟二人,即使是對楊氏夫人多有不滿也不敢有什麼放肆的行為。對於一個已經失勢了的,承父親庇蔭的國公,根本沒有任何力量和楊氏匹敵。

就算是當年在貞觀朝被受重用的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不也是在自己死後家族就一下子走向衰落了?更何況是武士彠了。而如今武元慶武元爽兄弟兩個能夠得到這四品的高官,恐怕和楊氏這方麵的姻親也有一定關係。

這對於賀蘭敏之絕對是一個絕好的消息,來之前就懼怕楊氏的力量太過於薄弱不能夠有力的回護母子三人。如今弘農楊氏一位七十歲的將近老祖宗式的人物了,雖然嫁到武家,但是終究改不了的她仍然姓楊。而且之前還有聽說過她的弟弟還擔任著國子監祭酒一職,足夠有實力回護住自己了。

而且武元慶此人,雖然看起來儒雅,但是實質上帶著商人的一種小氣。這不是經濟上的小氣,而是格局上的小氣。從短短的幾麵接觸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此人實在是不堪大用。

根本一點都沒有遺傳到武士彠的英勇睿智,反而是繼承了他的商人習氣。對於小事斤斤計較,格局小氣,看不明白事理。

有楊氏這麼好的資源,有多少寒門子弟求都求不來的,他們反而故意與楊氏交惡。平日裏不但不盡到人子本分,如今到了這個時候更是與楊氏作對,他們不死,誰死?

本來還對自己的這個大舅多多少少有些擔心,可是從這第一天起,賀蘭敏之就知道,他們根本就不配在這大唐朝局或者是任何地方成為自己的對手。

正當賀蘭敏之在心中不斷地思索著弘農楊氏和武元慶等人的事情的時候。武順和楊氏夫人也在談著他。

“娘,您看,這就是之兒在路上一個驛館門前寫下的。”說著將自己手中的天淨沙遞給了楊氏。

結果她手中的宣紙,楊氏走到蠟燭前,對著蠟燭仔細的看了看。畢竟年紀大了,雖然是耳不聾眼不花,但是在夜裏看不清楚還是很正常的。

“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

念完最後一句,楊氏的眼角已經帶著一絲淚水,畢竟經曆的風雨太多了,她沒哭出來。

“這該是怎樣的一種淒涼,讓這八歲的孩子就寫出這樣的詩句。我可憐的孩子啊。罪過,罪過啊。”雙手合十,朝著那尊觀世音菩薩深深的鞠了一躬。

緩緩地將手中的紙張疊起來,看著武順:“順兒,你在信中所寫,為娘看了。為娘不怪你,也知道你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但是為了之兒好,往後啊可不準...”

楊氏夫人沒說出來,但是武順明白。眼淚劃過臉頰,輕輕咬了咬嘴唇,重重的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