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唯一能延續的關係(2)(2 / 2)

有很多愛情,都是那麼的刻骨銘心,但卻始終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兩個人明明相愛,最後卻不能走到一起。這是一種毫無道理的殘缺,也像是一種可怕的詛咒,從古代一直延傳至今,從未斷絕,導演著一場場的愛情悲劇。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在十對夫妻當中,至少有七八對夫妻坦然承認最後與自己結婚的不是自己最愛的那個人。而當問及為什麼沒有和最愛那個人在一起的原因,多數的回答是當時太過年輕,不懂得去珍惜和爭取。這正如劉若英那首《後來》中所唱的那樣:“後來,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也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人生的無奈在於,有很多事,如果不經曆淚水的洗滌,我們無法看清。比如愛情,如果不曾失去,不曾傷心掉淚,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對方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到底有多重。有些人運氣好,在緊要關頭醒悟了過來,力挽狂瀾。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都醒悟得太晚。

慶芸大姐的悲傷我感同身受,我和她都是不被上帝祝福的孩子。

我們斷斷續續的說著話,最後我迷迷糊糊的在沙發上睡了過去。

第二天醒來,拿起手機一看時間,已是上午十一點過了。手機信箱裏有一條未讀簡訊,是個陌生的電話號碼發來的,我打開讀了第一句話,便已知道是周靜玲發來的。

從大學到現在,我的手機號碼從未更換過。不是沒想過換個手機號,一直沒換的原因,是我害怕周靜玲回來之後聯係不到我。

周靜玲在短信中說:“今生辜負了君,不敢奢求原諒。願君能早日尋到幸福。君若不計前嫌,願與靜玲好友處之,靜玲自是求之不得。但若君恨我怨我,此生不願再見靜玲麵,靜玲也隻得如君所願,避君而遠之。”

我看完短信,微笑著回複她道:“再見亦是朋友。”

不一會兒,她回複說:“很好!”

事情到了這一步,朋友,是我們唯一能延續的關係。

洗漱完畢,坐在電腦前,將昨晚寫好的文檔發到了慶芸大姐的郵箱裏,發出不到一分鍾,慶芸大姐便打了電話過來。

“曉曉,吃飯了嗎?沒吃出來一起吃吧。”

一般情況下和慶芸大姐吃飯都是她掏腰包,她叫我出去吃飯,我自是求之不得,笑嗬嗬的說:“好啊,你想去哪兒吃?”

“去豪生吃吧,那兒離你住的地方比較近。”

“ok,我十分鍾之後到。”

見到慶芸大姐的時候,我吃了一驚,她眼角布滿了血絲,神情看起來很是疲倦,這與平日裏英氣逼人的她迥然不同。

我知道這是因為昨天遇到了那男人的緣故,不由關切的問道:“昨晚沒睡好嗎?”

慶芸大姐澀笑著點點頭,“昨晚一晚都沒睡得著。“

我輕聲歎氣,“何必如此想不開?”

慶芸大姐無奈的笑了笑,“還記得兩年前,我勸你不要再等周靜玲了,那時你說,除非是她找到了好的歸宿,否則你就算是等到老死,你也會一直等下去。那時我也說了你一句:‘何必如此想不開?’,沒想到今天,你對我說了同樣的話。”

聽她這麼一說,我不由笑了起來。

很多時候,人都隻會勸慰別人,卻無法勸慰自己。這也正如一句老話:“能醫者不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