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東海城卻依稀如同往昔一般。
淳樸的人們,微腥的海風。
還有不變的美麗的大海。
在離一個漁村的不遠處,不知什麼時候悄悄興建起了一個漂亮的書院,村民從剛開始的好奇,到後來曉得那書院是專收女孩子的,學費並不多,就是沒有銀子,送些打的魚或者是一些海菜,以及米麵什麼的,就可以讓家裏的女孩子去學些本事。
女孩子又不能出海打漁,也隻能在家裏幫忙補補網,小孩子也幹不了什麼大事,便有一些風聞的漁民抱著試探的態度讓家裏的女孩子去上上課。
結果,真的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東西。
也能給家裏幫上忙,學得好的,還能繡個帕子什麼的賣些錢,補貼家用。於是,這個村裏的女孩子基本上都在這個書院裏上課了。
就是有一些年紀大些的女孩子,也有的去學上那麼幾乎,嫁到別村去了,都說是難得的巧手媳婦。引得還遠些的村子,也有不少女孩子趕來學習。
而這個名為白蓮書院的地方,也成了村裏的聖地。
若是有哪個不長眼的,敢隨便前來找事,隻怕會惹得這幫子村民個個拚命。
善良淳樸的漁民們沒有啥別的念頭,隻曉得這樣基本上沒收什麼錢還肯教他們娃本事的,就是好人,就該受到保護,長長久久地在這裏辦下去。
不要以為他們不曉得,好幾個別些村裏的都想說動這個書院的院長去他們那裏辦學。哼,想都不要想,白蓮書院現在可成了他們陳家村的招牌。
聽說,院裏住著的那些手藝精湛的女娃娃,繡出來的東西,在東海城裏可是那些夫人小姐的搶手貨,白蓮繡莊訂單接都接不完。
還經營著有名的白蓮糕餅鋪、白蓮成衣鋪、白蓮發藝堂、白蓮舞藝堂、白蓮箭藝堂……
反正,名堂多得很。
隻可惜,幕後老板所說是一位白夫人。
隻是可惜長什麼樣兒,卻是無人知曉。
但共同的一點,就是在白蓮那裏做事的都是女娃,也隻接待女客,所以,讓他們這些家長也放心得很。像他們村裏的許多機靈一點的女娃娃,好多都在名號“白蓮”的商鋪裏做事,不但工錢不少,而且,還定期有假回來探親。
像這樣的好事,簡直是上天入地也沒有的。
尤其是據說這白蓮的主人與五年前調來的城守陳夢大人夫婦交情不淺,受到城守大人的保護。
最初開業時,還有那不長眼的勢力前來搗亂,被城守大人狠狠地懲治了幾回,就再也沒有人敢試圖挑釁了。
再加上,白蓮曆來隻經營一些女人用品的鋪子。
東海城曆來是以漁業和造船業為主,跟城裏的一些大戶,衝突其它也不大。
白蓮,從一個外來者,經過五年的發展,慢慢地,被所有東海城的人們所接受,甚至,漸漸地成為了他們的驕傲。
許多外地人也慕名前來,來東海城的女人,如果沒有去過白蓮,基本上說出去也會讓人笑話白來東海城了。
白蓮書院內,英嫂正拿著把掃把打掃著院子。
其實,這些事本來用不著她動手的,說起來,她現在也算是白蓮書院的內務總管事兼早點老師。
書院裏請了打掃的仆役,實在是用不著她動手的。
隻是,她生來就是那種有些閑不住的命。
今天她的課也上完了,沒事兒,就忍不住拿起掃把打掃了起來。
“夫人,您來了。”
一看見暖兒進來,英嫂就熱情地打著招呼。
這是她生命中的恩人。
如果沒有碰到暖兒,自己會過上怎麼樣的日子,她實在是想都不敢相像。
尤其是當夫人又回來之後,辦了這白蓮書院之後,不但解決她收養的那些女孩子的生計問題,還讓她也成了這裏的管事和老師,不用起早貪黑,也可以好好教導小貓。
英嫂更是對暖兒充滿了感激。
所以,對白蓮學院的事,她極為用心。
因為不想辜負暖兒對她的恩情和信賴。
而事實上,白蓮書院在英嫂和無災的管理之下,發展得出乎暖兒的預料之外,到了後來,甚至還在平安的提議下,沿升出了這許多產業,讓白蓮不單隻是一個賠錢的書院,反而成了賺錢的來源,卻是暖兒萬萬沒有想到的。
當初,她初來東海城的時候,雖然下定了決心,要好好地過日子,等待重逢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