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山大哥一家人都好,啥都別了,就是沒攤上好老人,他們家……”有個媳婦嘴快,剛要抱怨兩句,就被旁邊一個嬸子捅了一下,那媳婦一愣神的功夫,那嬸子就故意大聲道:“哎呦,這不是寶山他娘嗎,今兒咋有空出來啊?”
王氏很喜歡這個稱呼,這證明她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這是都嘮啥呢,一個個都挺閑的唄。”王氏其實聽到了一些,所以心裏不舒坦,故意刺了這麼一句。
她到底上了年紀了,這裏坐著的好幾個都算是晚輩,雖然不是親屬關係,但是一個屯子住著,互相之間也是嬸子、大娘的叫著,因此並沒有人真的跟她頂撞。
倒是之前話的那個嬸子道:“這氣暖和,過來做做針線。”
“我咋聽這嘮芸趕山呢,他們家聽有人送了一大車的東西啊。”王氏就故意往這上麵嘮嗑。“這也不知道是交了啥狗屎運了,聽老大一車的東西了,糧食、布料啥的老鼻子了,這也沒來孝敬孝敬我們老人,這心思得多狼啊。”
這話,可就耐人尋味了。
王氏恨恨的的開口,“啥是過繼給我們的,還不是心裏沒有我們嗎,還怪我對我們家寶山好,要是我們家寶山遇到這種事兒,就得把那一車的東西都給我送到眼目前來,我們家寶山可是個孝順的孩子,就幹不出這麼狼心狗肺的事兒。”
巴拉巴拉,王氏話也是夠難聽的,根本不怕所謂的“家醜外揚”。在她心裏,芸趕山一家人,根本就不是他們二房的人。
至於丟不丟人的,跟她有什麼關係啊?
眾人麵麵相覷,這話可太不要臉了,誰不知道人家芸趕山摔斷了腿,還是因為芸寶山的緣故,結果你們二房一文錢都不出,不給人家治腿就算了,還要賣了人家的兒女,這心思,才是真的狼吧。
“都分家單過了,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年紀挺大的嬸子就勸和著,“我們當老人的,還不是盼著孩子們過得好嗎,那些幹啥啊,兒女都是老人的債,誰還能指望孩子們咋地啊?”
何況你們著實做的挺差的,當然了,這話老人沒提,那就是找打架了。
老人有老人的智慧,俗話得好,這清官難斷家務事,何況他們外人,的差不多就得了。
可顯然,年輕人就不愛那麼想。
歪曲事實、倚老賣老的,還要不要臉麵了?
咋地,仗著自己歲數大,就欺負人啊!
之前話的那個媳婦就忍不住道:“趕山大哥他們不是淨身出戶的嗎,我咋聽是嬸子你們不用他們孝敬呢。”
這媳婦平日裏沒少被婆婆欺負,好不容易分家出來她也是翻身農奴把歌唱那種。她顯然也是個厲害的,就不喜歡王氏這樣的惡婆婆,當即話挺不客氣的。
這麼話,這媳婦存心是要幹架的節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