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時候,從縣城坐大巴車去北京,曾經路過邢台,是不是市區記不清了,反正肯定是過境了。09年也是,09年去北京。再之前跟邢台有什麼聯係的話,應該就是曆史課本上的邢台大地震了,好像是主要襯托了周的親民和敬業。
今天邢台的水災的事發酵了一天在網上,準確的說是是微博上,我的朋友圈裏還沒有討論這些事的習慣。新京報去了,發了一些現場報道,給出了大賢村的死亡和失蹤的具體數字,八一,都是老人小孩殘疾人。輿論也是彼此交鋒,天災人禍的爭辯,這一番爭論和調查,細節越來越多,還原度越來越高,這對政府來說是個好事,對其他人來說也是好事,還是那句話,都是應付,都是套路,到最後受苦受難的還是那些人。
顧興生在長在豫東平原,年紀又不太大,所以並沒有經曆過什麼洪水,但聽老人們講過,好像這個地方也來過洪水,說是黃河的水來的,所以,這裏的莊稼地有一部分是沙地大部分是淤地。沙地的部分自然是黃河水帶來的泥沙,也可能是老人們說著玩,想當然的那麼以為,當年給孩子們講故事的那些人早已不在了,想再去核實隻能去查資料了,一個小縣城的曆史水文資料估計網上並沒有那麼容易能夠找到,或者說網上根本就沒有。豫東平原事實上並不太平,一是離淮河近,淮河以前發洪水是常態,還有就是聽說1975年,駐馬店地區曾經發生過洪災,是水庫連環潰壩,死了幾兩萬多人。現如今雨打風吹去。
其實還是這一輪華北地區的降雨還是影響到了顧興,至少他坐的火車晚點了一個半小時,而他看到了去深圳方向的晚點了十個小時,不知道等一趟晚點十個小時的列車是什麼心情。而且十個小時是一次次加上去的,並不是在最開始就是十個小時,這就意味著剛開始可能是晚點一個小時,然後是兩個,三個,四個,一直到十個,不知道數值還會不會再變,就像看山跑死馬一樣,你看著就在眼前了,可以越跑越覺得遠,越跑越覺得遠。
”看山跑死馬“這句話,是他爸跟他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