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唐聖臨大喝。
沉腰收腹,手腕一翻,劍隨身動,隻見一道劍光乍現,空氣發出音爆聲,隨後一劍刺在一個木人身上。
“嘭”
木人的前胸崩碎,身體被刺出一個前後透亮的小洞。
“有進步,繼續。”唐家主的的聲音傳來,唐聖臨再次舉起了手中的劍。
這是一片類似練武場的空間,可以看到練武場邊緣有幾顆喬木,樹上幾隻鳥兒跳上跳下、嘰嘰喳喳,一成不變的叫聲,給這片空間平添了幾分詭異。
虛擬網絡空間,基於虛擬網絡技術,建造的和現實世界高度相似的虛擬網絡世界。在這裏,你做你想做的一切事情,可以實現你的一切夢想,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錢。
唐聖臨此刻所處的環境正是虛擬網絡空間的一個練武場。唐文顯則是處於觀戰模式,指導唐聖臨練習劍法。
“刺。”唐聖臨又是一聲爆喝,跟著手腕一沉,短劍出手。
唐聖臨出劍的同時,想著父親之前的指導,爭取能盡快掌握“刺”的精髓所在。
唐聖臨出劍的同時,唐文顯指點的聲音也緩緩傳來:“怎樣練習劍術?按照傳統的基本技法必須做到以下七點:
第一,形體工整。劍術練習時的每個動作勢式,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格要求,做到準確、齊正、勻稱,結構嚴整,線路清楚,一絲不苟。
第二,筋骨遒勁。筋骨遒勁就是使組成動作勢式的“五骨”,每根線條都要具有遒勁,隻有皮肉沒有筋骨。形體動作就成了空洞欲坍的架勢。即使是綿體的劍術,也不是不講究筋骨遒勁的,隻是較工劍體的劍術顯得含蓄蘊藏,所謂“綿裏裹針”柔中含剛,不把遒勁暴露於外。因之任何劍術“體稱勁遒”才能算是形質完備
第三,心力堅強。這是要求內心裏麵也要鼓足一股勁。劍術的形體動作一般都有它的意向,要把動作意向表現得完美,內心必須參與一起活動。這個特點決定了劍術的形體動作一定要“心動形隨”,它隨著內心意識的活動而運動。心力不堅,形體的動作勢式就會鬆懈,筋骨也不可能剛健勁遒,所謂“心力不堅,則無勁健。
第四,氣勢連貫。在一路劍術裏,所有的動作都應該是“始終連綿相屬,氣脈不斷”。連綿不斷固然是綿劍體劍術的特點,但其它劍體的劍術也同樣要有這種連綿相屬的要求。對工劍體等其它劍體的劍術,所謂“連”,並不是說要把整路的劍術動作也象綿劍體劍術那樣不停頓地一氣練完,中間沒有間歇。而是要求在一招一勢之間,必須做到“形斷意連”,“勢斷氣連”,善於運用內在的心誌活動通過眼神把前後動作的意向連接起來,使整個套路的劍術勢勢相連,無勢不連。
第五,陰陽分開。劍術運動和其它武術項目一樣,包含著動靜、虛實、剛柔、快慢、伸縮、張弛、抑揚、頓挫、輕重、起伏以及內外、上下、正偏、左右等種種的對立因素的規律,動作就能做得更好。對立因素的某一方都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沒有動,就沒有所謂靜;沒有虛,就沒有所謂實;沒有剛,也就沒有所謂柔……
第六,擊刺得法。劍法有著擊刺斬等許多的劍法,這些劍法各有各的運使部位和方位,各有各的著力點。有的劍身直著向前,有的劍身平著向前;有的著力點在劍尖前鋒,有的著力點在劍尖側鋒;有的著力點在劍刃前端,有的著力點在劍刃後端;劍法不同,劍的使用形式和著力點也不相同。
第七,呼吸自然。呼吸關係著運動的持久性,也關係著勁力的推動。象一些結構複雜、動作快速、運動量大的劍術,對氧的需要很大。如果不善於掌握和運用呼吸的方法,就很容易氣血上湧,使氣息停留在胸間遊動。氣往上浮則內部空虛,空虛則氣促,氣促則吸入的氧不足,氧不足則力短,力短就不能使運動持久,運動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壞。所以,在劍術練習的時候必須善於“蓄氣”,運用腹助呼吸的方法,這樣才能使運動持久,才能保持運動的平衡,才能達到矯捷、矜持、從容不迫的要求。”
聽到父親此言,唐聖臨心下思量:“其他幾點都是需要長久的練習才能逐步掌握,但呼吸自然、形體工整、筋骨遒勁並不難掌握,我現在做到這幾點,相信劍術就已經會有一個較大的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