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2)

“說是皇上身邊的李公公。”

“李公公?”他不由反問一聲:“哪個李公公?”

“據說是李延年公公”身後的人回答道。

李延年?腳步一頓,身後的人險些撞到他背上:李延年不是錦鸞帝姬身邊的人嗎?怎麼會到這裏來傳旨?

他的步子一頓,馬上又重新起步,麵色也看不出有什麼異常,直到了那會客時的客廳。

“李公公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公公見諒。”

“是雜家來的急了,被來得及提前通報,將軍勿怪才是。”

兩人寒暄了一陣,那李公公便掏出一個明黃的帛書:“寒將軍,接旨吧。”

“臣,寒烈接旨——”

單膝跪地,謙卑的姿態。

李公公暗自點頭,展開帛書尖銳的聲音:“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南將軍寒烈駐守邊疆勞苦功高,距今兩年餘,今朕冠禮將至,寒烈為朕之太傅當主持加冠儀式,即令寒烈返回丹陽,欽此——”

“臣,謝主隆恩。”

他起身,再看一眼那聖旨,比了個‘請’的姿勢:“公公這一路前來辛苦了,還是在此稍事休息,待微臣準備妥當了一同回宮麵聖,公公以為如何?”

“那敢情啊,寒將軍,這一路雜家可仰仗您了。”

“來人呐,帶李公公下去休息,挑幾個機靈的伺候著。”

待到士兵將人領下去寒烈才起步回房,將聖旨和家書放在一道兒:還真是始料未及,前腳才接到了軍情家書,皇上後腳就派了人傳聖旨,這個時候要他回丹陽?到底是什麼事?應該,不隻是皇帝行冠禮這樣簡單吧?

這聖旨還特地提出他身為太傅理應主持大禮?仔細想來這事情十分蹊蹺,破綻百出,但是想想能回到丹陽也是好的,畢竟年關將近,有誰願意一年到頭見不得家人呢?

想到這裏他微微釋懷了一些。

十八歲時被招進宮,成為太子太傅,寒家何等顯貴,一門忠烈,隻可惜先帝在世之時便已經成了眾矢之的,待到先帝過世情況越發嚴峻,他隻得求當時當政的錦鸞帝姬將他調離丹陽城來平息寒家的這場禍事。

不期然的又想到錦鸞帝姬,那個女子,如今也該有二十了罷。

回想起來他初見她時,那雙倔強的眼睛,眸子裏溢出一些笑意,她的武功還是他教的呢,算起來他還是她的半個師傅,他與她相處了五年,名為君臣實則說是師徒也是可以算的,這兩年在孟固城,雖說有家歸不得,但是比起家破人亡卻已經好了許多,對於錦鸞他心中還是感激的。

第二日,才過雞啼手下的人便過來催促,畢竟是皇帝的旨意不好耽誤了,寒烈的行李不多,告別了一幹將士寒烈算是踏上的回鄉的路。

寒烈與李公公同車,不經意問起:“這些年皇上還好嗎?”

提到了皇上李公公的模樣也謙卑起來:“皇上的身子很好,這些年越發壯實可以獨當一麵了。”說到此處卻又想起錦鸞那身子,不由歎口氣:“可是帝姬的身子卻……”

“帝姬怎麼了?”她——過得不好嗎?

這樣一想寒烈心中不舒坦起來,仿佛有些難以呼吸。

“誒——”李公公歎口氣:“這宮裏的事情雜家也不便多說,將軍回宮之後自然便知道了,隻不過雜家可要提醒將軍一聲。”

“公公請說。”

“帝姬為了大人您,可費了不少心思,大人可要知恩圖報啊。”

“……”

作者有話要說:

推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