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內可以投籃
文/於光
成功主要是因為態度。
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些身體情況基本相同的學生分成三組,進行不同方式的投籃技巧訓練:
第一組學生堅持在20天內每天練習投籃,並把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投籃成績記錄下來,中間的練習不提任何要求,順其自然。
第二組學生也記錄下第一天和第20天練習投籃的成績,但在此期間不再做任何投籃練習。
第三組學生記錄下第一天的投籃成績,然後每天花20分鍾做想象中的投籃。如果投籃不中時,他們便在想象中做出相應的糾正。
實驗結果令人吃驚:第二組的投籃進球率沒有絲毫長進;第一組的進球率增加了24%;第三組的進球率增加了26%!
與投籃實驗相近,英國的一些社會學家對上萬人的成功原因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決定一個人成為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中,80%屬於個人的“態度”等主觀因素;隻有7%屬於運氣、機遇、環境、時間、天賦、背景等所謂的客觀因素。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的調查結論是:成功主要是因為態度!
有什麼樣的期望,就會有什麼樣的信念;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態度;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你試過在腦內練投籃了嗎?
華成頓的牙齒
文/羅西
英雄或者聖人都是因為我們對他缺乏足夠了解,然後隻能遠遠地看著他,從而在心裏為他塗抹各種色彩,最後跪下自己的靈魂,徒增他的高度。
妹妹要去一家大公司麵試,提前一周就開始緊張,因為主考官是總經理,那種朝聖前的心情令她無所適從。媽媽趕緊叫我回去,說我大學修的是心理學專業,可不可以給妹妹一些指導……我沒有什麼勸導,隻是問妹妹:“那位總經理叫什麼?男的吧?多大?”妹妹如數家珍:“他當然是男的,62歲,叫王某某!”
“哦,老王吧(八),這名字特土,顯然他出身貧寒,你不必太仰視他,你起點都比他高。”妹妹笑了,因為那個諧音。這是第一步,先讓她放鬆。然後,我再說:“老男人多患前列腺炎,他老人家要經常上衛生間,他當然要親自大小便,他坐馬桶時一樣是不好看的……”
“現在,你還會怕他嗎?他也隻不過是個凡夫俗子,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回到了最初的問題。妹妹恍然大悟,原來我在為她解除心結。
1784年,也就是華盛頓成為美國總統前五年,剛剛52歲的他,一口牙幾乎掉光,為了不做無恥(齒)之徒,他請牙醫往自己口腔裏植入了九顆牙,而這九顆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從他的黑奴的嘴裏現拔出來的。這是曆史學家剛剛考古發現的,曾經那個解放黑奴的英雄華盛頓就這樣在我們心裏突然滑落,我們仿佛看到了聖袍上的汙點。但是仔細一想,設身處地考慮他當時的社會背景,也就不足為奇了。是的,英雄或者聖人都是因為我們對他缺乏足夠了解,然後隻能遠遠地看著他,從而在心裏為他塗抹各種色彩,最後跪下自己的靈魂,徒增他的高度。
第三塊磚
文/瀾濤
戰勝困難,首先就是戰勝自己。
那是初中時的一堂翻越障礙牆的軍訓課,因為我們這些學生個子都太矮小,教官在障礙牆前的起跳處摞起了兩塊磚,又在上麵蓋了一塊帆布。同學們雖說動作不算規範,但都相繼翻了過去。
輪到我了,我是班裏最矮的,緊張得心怦怦亂跳。默默重複著教官講解的要領,開始助跑、起跳、搭手、抬臂……沒等肘臂抬上障礙牆,我就滑跌了下來。當我在教官的命令聲中第三次滑跌到地上時,眼前那兩米多高的障礙牆在我心裏已成為一座高山,無法翻越。我仰麵躺著,泄氣極了。
“再來一次!”教官喝令著。“能加一塊磚嗎?”我試探著請求。教官沉思片刻,點頭應允。教官擺放第三塊磚時,我已重新站到了起跑處。深吸一口氣,助跑、起跳、搭手、抬臂、跨腿……我終於站到了障礙牆的另一麵。“就差一塊磚。”我嘀咕著。教官一臉嚴肅地把我叫到障礙牆前,示意我揭去覆蓋磚塊的帆布。我莫名其妙地伸出手,然後,我驚呆了!帆布下麵,摞著的依然隻是兩塊磚,第三塊磚平放在後麵。“其實,第三塊磚就在你心裏。”
教官的河南口音從此回蕩在我的生命中了。
許多時候,我們對自身能力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常常希望依仗身外的幫助。而一個人躺倒之前總是信心先躺倒的。所以,戰勝困難,首先就是戰勝自己。
形象與利益
文/陬人
現在有的生產經營者,往往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對消費者大搞欺詐活動,結果隻會自毀招牌,壞掉自己的名聲。
2004年4月7日中午時分,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在互聯網上麵飛速傳播著,那就是“IBM中國網站上正在賣一元特價商品”。看到這條消息的網友們紛紛登陸到了IBM中國網站,發現有一款正在接受網上訂貨的康寶外置光驅的報價確確實實為一元,而該產品的市場零售價為1500元左右。
如此驚人的低價強烈地刺激了網民們的購買欲望,許多人紛紛下單購買,有的人在訂購數量上還選擇了網站規定的購買最大數量一百個,即一口氣就訂購了一百個康寶光驅。
然而這個“一元出售康寶光驅”的廣告在網站上出現了約40分鍾以後,突然消失了,想要訂購的人們怎麼也進入不了了。事情的原因很快就搞清楚了,原來是IBM公司的有關工作人員一時疏忽搞錯了價格和產品,才釀成了前麵網民們瘋狂搶購光驅的事件。
對於那麼多以“一元價”訂購那款價值1500元光驅的網上買主該做出什麼樣的交代呢,一時間,網絡上又開始盛傳“IBM公司肯定會反悔賴賬”,還有的網友打電話給IBM公司的熱線,詢問這件事情的處理結果。
就在一片猜測聲迭起的時候,4月12日,IBM中國網站在他們網站的新聞欄中發表了一份簡短的聲明,全文如下:
“IBM中國網站在近日的一次市場活動中,因人為錯誤而導致了‘一元產品’的網上標價,引起了部分中國消費者的誤解,對此,IBM中國有限公司深表遺憾。”
“作為一家全球化的跨國公司,IBM是一貫秉承商業法則和國際慣例的。同時,作為一家享有良好商業信譽和恪守客戶承諾的公司,IBM不僅為客戶帶來了商業價值,更是客戶最可信賴的合作夥伴。為此,IBM願意按照相關手續、流程來完全履行所有在線訂購意向,以回饋廣大用戶對IBM公司的信賴和支持。具體事宜,IBM會以電話方式跟有在先訂購意向的客戶取得聯係。”
盡管這次的報價錯誤是人為造成的,如果按照錯誤的報價進行交易,會給IBM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但在形象與利益兩者之間,IBM中國公司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嚴格按照規定履行了自己的賣方義務。從表麵上看,IBM公司損失了很大的利益,但通過IBM公司對處理“一元產品誤報”事件的做法,極大地提升了IBM公司的形象,為公司今後的長遠發展創造了更多無價的利益,這正是IBM公司決策者的高明之處。
現在有的生產經營者,往往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對消費者大搞欺詐活動,結果隻會自毀招牌,壞掉自己的名聲。在形象與利益兩者之間,IBM公司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形象,因此我們也就不奇怪為什麼現在說:“光是IBM的這塊招牌,就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成功與境遇無火
文/佚名
幸與不幸,貧窮或富有,成功與失敗,隻在於個人的努力和奮鬥,與境遇無關。
盤尼西林的發現,一直被認為是醫藥界的偉大發現。它的發明者是英國化學家佛萊明,而佛萊明當時的工作條件很不好。實驗室又小又破舊,從來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但他仍是充滿活力地做著他的研究工作。
有一天,偶然從破了的窗子外麵隨風飄進來了一些灰塵,落在了他做試驗的細菌培養器皿之中,這讓他發現了盤尼西林。
幾年之後,他去參觀一個現代化的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的外觀輝煌,裏麵設備先進,除了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外,還有當時不多見的中央空調係統,整個實驗室一塵不染。
實驗室主任轉頭對佛萊明說:“博士,當初您如果能在這樣的實驗室從事研究,相信您一定能夠發現更多有益人類的好東西。”
佛萊明淡淡地說:“我想也是這樣,但是,肯定不會發現盤尼西林。”
其實,無論我們身處何種不利的環境,都不必羨慕他人的優越。機會與幸運對於每個人都是公正的,隻看你是否用心去把握了。
即使在殘破的屋子裏,佛萊明還是有機會發現了盤尼西林,而那些擁有豪華、先進、昂貴的實驗室的人,隻能驚歎他的發現。
其實,幸與不幸,貧窮或富有,成功與失敗,隻在於個人的努力和奮鬥,與境遇無關。
那信,那信心
文/吳誌剛
信心與能力通常是齊頭並進的。——約翰遜
畢業那年,經學校推薦,我應聘一家外資企業做翻譯。
當時,考點設在一家四星級賓館內,主持考試的是總公司帶來的幾名隻會說話的純種美國人,還帶了一位形影相隨的攝影師。這位攝影師將會用鏡頭巨細無遺地把每位考生麵試的動作和對話保存下來,帶回美國。然後根據攝像機裏的資料,由總公司人事部開會討論敲定正式聘用人選。
論英語水平,當時我是班上唯一通過國家六級考核的人。如果發揮正常,爭取到翻譯這個職位,應該沒多大問題。但要命的是,我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平時在家裏唱卡拉OK都打不開喉嚨。如今要麵臨一場大型演出般的麵試,真不知結果會怎麼樣。英語老師知道我心理素質差,麵試前幾天就給我打過好幾次電話,傳授我麵試秘訣。但我不知怎麼搞的,一進考場老師叮囑我的那些話全記不起來了。
考生們一批批進去又一批批地出來,眼看輪到自己了,我的心急劇冷縮起來。想到前幾次麵試失敗,一種不祥之兆又襲上心頭,就在這時,英語老師中途放下了自己的課匆匆趕到現場幫我打氣。在我將進麵試室準備錄像的時候,英語老師突然從懷中取出一個信封給我,說這裏麵裝有校長親手寫的推薦信,麵試前,隻要我親手把這信封交給那位主考的女士帶回美國,那麼,就算我發揮得不盡如人意,該公司也會為我安排好一切。我接過信的第一個念頭便是:我們學校的校長和該公司的決策人一定交情莫逆。至於英語老師如何弄來這封信為什麼給我弄這封信,我的確沒時間去想。當時,我隻知道自己如死囚接到皇帝赦令般地攥著那封信鎮定自若地邁進麵試室。
我一進門,便恭恭敬敬地用雙手把書信遞到主考的女士麵前,起初,她滿臉不解地看了看我,最終還是把信接了過去,等她拆開信把信看完,臉上立即露出燦爛的笑容。我心裏暗暗在想,這人情關係還真厲害呀。隨之,一塊莫名其妙的石頭悄然落地。主考女士放下信,向攝像師打了一個準備拍攝的手勢,然後讓我麵對攝像師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這段介紹,我平常需要五分鍾才能把它講完,可當時我看了看表,隻用了三分鍾就完成了任務。接下來的麵試內容就是和那幾位美國人輪番進行情景對話,最後用英語回答主考官列出的幾個專業提問。一場工程浩大的麵試前後不到十分鍾,就讓我經曆過去了。諸多大大小小的應聘考試,我感到這次最輕鬆,發揮得最超常了。半個月後,我果然接到該外資企業錄用通知。一接到通知,我便跑到英語老師家中,執意要在我麵試的那家賓館宴請他和校長,並懇求他務必把校長請到。英語老師聽完,不由放聲大笑。
原來,那信封裏裝的根本就不是校長的推薦信,而是英語老師用英語寫的一句話,翻譯成中文就是:“願我的表現令你們的工作有所收獲。”僅此而已。
墜毀之謎
文/流沙
打敗一個跋涉者的不是漫漫的長路,而是他鞋中的一粒沙。
美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墜毀原因現在已有了初步結論。原因是航天飛機在返回大氣層時,機翼受到星際間物質撞擊後,產生輕微的裂縫,在與大氣產生劇烈摩擦後,航天飛機在空中解體,七名宇航員葬身藍天。
直接導致飛機墜毀的原因是殼體材料不過關。
這個結論是震驚科學界的。不是因為這是一個技術缺陷,而是因為這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常識性的問題。
揭開這個謎底的人叫詹姆斯·哈洛克。他是事故調查組的成員。在事故調查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哈洛克說看到了航天飛機失事後工程師向他提供的碳製高溫保護板的說明書,一份25年前印製的小冊子,上麵寫著:碳製保護板的設計強度是“可以承受0.006英尺/磅的動能”。
哈洛克對這句話表示懷疑,他訂製了一盒鉛筆,進行反複測算,最後得出結論:一支普通的鉛筆從15.24厘米的高度自由落體時產生的衝擊力就是“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保護板的設計強度!任誰都可以想象,這種設計強度根本不足以保護航天飛機這種龐然大物。謎底就這樣揭開了。
這塊保護板造價80萬美元,是用來防護機翼不被燃料作用時的超高溫熔解的,但對於價值180億美元的“哥倫比亞”號來說,當“哥倫比亞”號將要去沐浴“槍林彈雨”之際,工程師給它建造的保護板卻僅能防護一支鉛筆的衝擊。
當哥倫比亞號在空中飛行時,一個豌豆大的物體就能產生180千克的衝擊力,也足以給哥倫比亞號以致命的打擊。哥倫比亞號能返回大氣層,已經足夠幸運了。
有位哲人說,打敗一個跋涉者的不是漫漫的長路,而是他鞋中的一粒沙。
給成功一次機會
文/文冬
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有很多機遇卻是被別人主宰的。
那次,去看合唱團的預賽,盡管水平參差不齊,但每個代表隊都認真投入,演得圓滿,唯獨那支出場就被觀眾看好的代表隊,領唱的演員卻在獨白時忘了詞,惹得哄堂大笑。越這樣,他越緊張,重複了幾次還想不起來,近百人的隊伍被晾在台上,沒辦法,隻好掏出台詞,照著念起來。
要知道,這個隊出場的陣勢已先聲奪人,前麵的伴舞更贏得不少掌聲,大家也知道他們選唱的歌曲難度很大,急著一飽耳福呢。可這位領唱太令人失望了,競犯了這麼低級的錯誤,別說進入決賽,說不定預賽就被淘汰了。
沒料想,亮分時,所有的評委都無一例外地給了高分,他們競順利地進入了決賽。台下一片欷獻、議論,鬧哄哄說什麼的都有。
決賽我沒去看,但聽說,他們在決賽中奪得了冠軍。
仔細想,評委的做法是對的,因為除了那一點點遺憾,他們的整體水平簡直無與倫比。如果輕易地否定了他們的優秀,觀眾能在決賽中欣賞到一流的演唱嗎?
如果在預賽時給了低分,貌似公平,實質是極大的不公平啊。
想起一位朋友講他的經曆,頗為相似:朋友上中學的時候,各科成績都不錯,唯獨數學很差,整體成績也就落了下來。越是這樣,他就越不喜歡數學,甚至有些畏懼。上高三時,換了一位數學老師,一次,數學老師單獨把他叫去,他想肯定要挨批了,索性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架勢。但老師並沒批評他,隻是拿出一張複習試題,淡淡地說,把它做好,三天後交給我。拿到題後,朋友一道道去做,盡管很艱難,但終於做完了。
第三天,題還沒交上去,班裏進行了一次數學考試,拿到卷子,他吃驚地發現,卷子的內容和老師給的題一模一樣。那次考試他以滿分的成績得了全班第一。老師宣讀完分數,當眾表揚他,說他是進步最快的學生。
他懂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從此喜歡上了數學,而且越發有興趣,成績很快追上來,高考時,他以各科全優的高分,考取了一所重點大學。
很多時候,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有很多機遇卻是被別人主宰的,如果生活中多一些這樣的評委、老師,就等於我們多獲得了一次成功的機遇。
引人向上的力量
文/小平
鼓勵和讚賞,才是真正引人向上的力量。
在水族館,一條重達8600公斤的大鯨魚躍出水麵6.6米,為觀眾表演各種各樣的動作。記者問鯨魚訓練師,這個奇跡是怎樣創造出來的。訓練師向觀眾披露了其中的奧秘:在開始時他們先把繩子放在水下,想辦法使鯨魚從繩子上方通過,通過了就給予獎勵,比如,給它魚吃,或者拍拍它的身體,以示鼓勵。當鯨魚從繩子上方通過的次數逐漸多於從下方經過的次數時,再把繩子提高,隻不過提高的速度必須很慢,不至於讓鯨魚因過多的失敗而沮喪。
其實小孩兒也是一樣。老師和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批評訓斥往往多於鼓勵和讚賞。結果,在批評和訓斥下,孩子們漸漸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向上飛躍的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