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1110)
字無咎,晚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少有才名,年十七,隨父赴杭州新城,著《七述》,謁通判蘇軾,自此受知於軾。
與黃庭堅、秦觀、張耒俱從蘇軾遊,並稱“蘇門四學士”。後人稱“學東坡,韻製得七八”。
鹽角兒
亳社觀梅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
【注釋】
萼:環列在花朵外的葉狀的薄片。羞損:羞煞。直饒:假設,即使。
【簡析】
此詞是寫白梅之高潔風韻。上半闋從顏色和香氣入筆,將白梅特點敘述詳盡。下半闋連用幾個比喻,將風、月、山桃用來做烘托和對比,更加突出白梅的精神風貌。高潔,突兀的性格淋漓盡現。
單從文字的推敲上來說,詠梅之詞當推此篇,不持寸鐵,別開生麵,風格獨特。
憶少年
別曆下
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南山尚相送,隻高城人隔。
罨畫園林溪紺碧。算重來、盡成陳跡。劉郎鬢如此,況桃花顏色。
【注釋】
畫舸:華美的遊船。罨(yan)畫:覆蓋。雜彩色之畫。色彩相複,為雜。紺(gan)碧:稍紅的青碧色。紺:天青色,深青中帶紅色。劉郎: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後世的文人常以劉郎自稱。
【簡析】
這是一首傷別之作。詞人獨自離開曆城其情依依,開頭三句,以白描方式突出飄泊者的淒涼,“無”字三用,更增濃了漂泊者的悲哀。“南山”“相送”,卻被“高城”隔斷,無限依戀,更增一層哀傷。“罨畫”句寫曆城風光如畫,令人難舍。“算重來”,以下是預想人事變遷,浸透世事無常之歎。“劉郎”句用劉禹錫受貶、遠謫僻鄉重回長安但青春已去的故事,抒發年華易逝的感喟。對時光的惋惜和惆悵之情流露於篇外,是篇令人回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