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韜也是冷汗淋漓,自己身處的境地要比之前預想的還要糟糕。
“陛下,臣……”
劉君韜一時不知道些什麼好,順帝也看出劉君韜的窘態,也沒有逼迫劉君韜表態,而是道“愛卿剛剛趕來,將士們也是人困馬乏,朕看,還是先駐紮下來,待到將士們休整完,愛卿再正是上任好了。”
劉君韜聞言也是長出一口氣,這就給了自己一段緩衝的時間“臣,領旨。”
“京師以東一百四十裏,有個縣城,名叫平穀。龍驤軍將士就別在通州駐紮了,那裏人多嘈雜,還是讓將士們去平穀駐紮吧。”
“臣,遵旨!”
當劉君韜從寢宮離開之後,順帝卻並沒有多少喜悅之色,反而神色複雜的自言自語“愛卿到底還是終於大明啊!”
劉君韜回到館驛之後,已經是深夜時分,但是卻沒有半分睡意。
早在劉君韜率軍出發之前,情報部便已經將京畿各地的情況都查明,並且彙總成一份詳細的文本呈報給了劉君韜。
劉君韜也跟讚畫部的官員一起商議了許久,從中挑選了幾處可能會讓龍驤軍將士駐紮的城池。
而這個平穀縣,卻是眾人最不願意駐紮的。
平穀縣地處京師、津衛、北直隸的交界處,地處燕山南麓與華北平原北賭相交地帶,因其東、南、北三麵環山,中間為平原穀地,故得名平穀。
早在西漢時,漢高祖十二年始建平穀縣,屬漁陽郡。後元二年,漢武帝死,遺詔封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為博陸侯,興建博陸城,便是在平穀縣內。
到了本朝明初洪武年間,平穀縣內開始修築鎮羅營、北水峪、南水峪、熊兒寨、魚子山等處長城。
永樂年間,朝廷繼續修築峨嵋山、黃鬆峪、黑水灣、彰作、將軍石關等處長城。期間,平穀先屬北平府薊州,後改屬順府薊州。
平穀縣地處京師以東,可謂是京師的東大門。當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便是取道通州、平穀、密雲等地進軍。
劉君韜還知道,後世崇禎元年,後金韃子兵便是圍困薊州,下三河,過平穀,臨順義縣城,最終兵臨抵達京師城下。後世崇禎十一年,滿清韃子兵從密雲牆子嶺入關,後連克古北口、將軍石關,攻克平穀城,並從平穀逼近京師。
由此可見,平穀縣地勢險要,是從東麵逼近京師的必經之路,而且北通北直隸、山海關,東連津衛,是一處兵家必爭之地!
劉君韜心中清楚,順帝在如今朝局動蕩之時急忙命令自己率軍進京,並且讓自己率領一萬多龍驤軍將士駐紮在平穀縣,就是要堵住京師的東大門!
此時,劉君韜獨自一個饒房間內攤開了輿圖,隻見輿圖上已經標上了很多圖案。
京師的東大門平穀縣駐紮龍驤軍,南麵便是山東鎮,西麵過了井陘關便是山西,不論是山東鎮還是山西,都駐紮著策軍將士,兵力多大十幾萬!
而京師北麵是哪裏?便是剛剛成立的瀚海都護府!
瀚海都護府的第一任總督和巡撫雖然是朝中內閣和六部推舉、順帝直接點頭答應的,但瀚海都護府還有一萬多精銳的長水軍將士,以及十幾萬的仆從軍,這些兵馬雖然在駐紮在瀚海都護府境內,但卻是聽從劉君韜指揮的!
如此一來,京師的四麵便都有劉君韜一係的兵馬駐紮,隻要劉君韜願意,便可以動員幾十萬大軍合圍京師!
劉君韜看著桌子上的輿圖不禁感歎道“也許,這才是陛下任命我為兵部尚書,並且急調我進京的原因!”
順帝是想用自己和手中的幾十萬大軍震懾朝堂,並且一旦太子出現不測,自己可以起兵護衛太子順利登基!
“看來,陛下還真的是要我當董卓啊!”
劉君韜不禁苦笑一聲,萬萬沒想到局勢竟然發展到如今的樣子。
“難道陛下就不怕我起疑心?”
忽然,劉君韜又想到順帝將胡德興提拔為山東總督,並且同意了朝中大臣的提議,任命陳懋為瀚海都護府第一任總督,這便是要製衡自己!
甚至劉君韜可以肯定,胡德興和陳懋肯定也接到了順帝的密旨!
不過,對於胡德興,劉君韜還是相信的,現在難辦的是,自己要如何應對朝中的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