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二人又了一些話,胡德興便向劉君韜辭行了。
幾之後,劉君韜開始下令對策軍各部進行整編,從山西、山東的預備役兵力之中抽調精兵強將,全部補充進策軍各部之中,用以恢複各部在北伐大戰中的傷亡。
共有七千多名預備役將士被征調,大批的兵備陸續從山西、山東各地的兵仗局起運,送達了策軍各部大營。
同時,劉君韜也對此次進京有著自己的考慮,出任兵部尚書,就意味著自己將要在京城內長久待下去,所以一方麵要處理好山西的軍務,一方麵也要將自己麾下的軍政重心,由山西轉移到京畿去。
於是,劉君韜下令總督府幕府各部開始調集人手,各部部長全部跟隨自己前往京師,各部的抽調出來的精幹人手也一同前往;
軍部要調集工匠和物資,準備隨軍前往京畿,在京畿合適的地點籌建新的兵仗局和軍械庫;商部就不需要在京畿籌建倉庫了,隻需要在山西、山東兩地興建便好。
對於山西本地的軍務,劉君韜思前想後,決定將山西總督府從大同鎮城遷移到太原鎮城去,同時讓幕府各部都留下一部分人手,在太原鎮城留守;劉君韜決定在自己前往京師坐鎮的時候,由太原鎮總兵官嚴虎暫時看護山西軍務,其餘各鎮總兵官聽其節製。
此時並不是戰時狀態,所以這個節製也僅僅是體製上的,嚴虎並沒有調動、指揮其餘各部的權利。
就這樣,劉君韜和幕府各部前前後後忙碌了一個多月,直到順八年三月初,順帝催促劉君韜即刻進京赴任的聖旨再次送到。
幾乎是同一時間送到的還有情報部、稽查部的消息,兩部的消息都印證了,順帝的病情越發沉重,朝中也多有不穩的跡象!
劉君韜看著順帝派人送來的聖旨,聖旨之中,順帝的言辭很是激烈,嚴令劉君韜即刻率領龍驤軍兵馬開赴京師,並且限期二十必須進駐京師,具體的駐軍地點隨後會下達旨意。
這個信息非常強烈的告訴劉君韜,順帝讓自己進京的目的絕不僅僅的赴任!
而情報部、稽查部的消息都顯示,此時順帝身患重病,隨時都有肯能駕崩,而心念景泰帝的一些朝臣又趁機四處找太子的麻煩,一個月之內竟然六次彈劾太子,從衣食起居犯了忌諱,到太子的言行不合體統,再到一些莫須有的理由,這些大臣的膽子越來越大,甚至朝中還出現了一些“太子無德,順應意廢之為上”的言論,而不少大臣都是隔岸觀火,這讓順帝異常憤怒。
這些情況已經在京城內外傳得熱火朝,就連京城內的酒樓、茶館都在傳,情報部、稽查部並沒有花費多大的力氣便打探到了。
這就明,此時朝中的局勢已經非常危急,順帝已經無力左右朝政,所以才會如此心急火燎的讓劉君韜率軍進京,以便震懾群臣、穩定朝堂、護衛太子!
“看來,我是注定要當一回權臣了!”
劉君韜既然想明白了順帝的打算,不禁感歎大明的就要再變一回了。
同時,劉君韜也放棄了將郭沐英母子三人一同帶到京師的打算。此去京師禍福難料,自己率軍進京,最終是匡扶社稷,還是成為當代的董卓,都要由朝堂局勢的走向決定,一個饒力量在朝野各方勢力的交錯之中,實在是太了,即使劉君韜手握強軍,也是如此!
所以,劉君韜還是決定將郭沐英母子三人送往太原府城,留在山西總督府等著自己回來為好。
當郭沐英得知了劉君韜的決定之後,雖然心中滿是擔心,但也沒有什麼,而是全力支持劉君韜的決定。
“夫君此番進京凶險異常,朝中之事妾身不明白,但也知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道理,那些大臣大多都是人精,夫君凡事都要心謹慎,萬萬不可意氣用事。”
到這裏,郭沐英道“當年董卓進京之初,未嚐沒有匡扶國家的想法,但是到最後卻霍亂了大漢,為何?妾身就不信,當時的滿朝文武沒有起到什麼推波助瀾的作用!”
劉君韜也是點零頭,心中的壓力也是沉重了一分,道“夫人放心,我不是董卓,朝中的那些大臣也不是漢末門閥,如今的大明,更不是日暮西山的漢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