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瞬間,謝爺作出決定,他哈哈而笑,指著那些奔來的清騎,輕蔑地道“不過幾十個韃子,我策軍,又豈會怕了他們?兄弟們,抄家夥,隨我幹死他們!”
身旁的眾尖哨齊聲怪叫,一齊揮舞兵器,哨長馬仁揮動自己的長刀,哨長白堤用鐵錘擊打自己的盾牌,人人士氣高昂。他們是策軍,是百戰雄獅,沒有懼怕那些韃子的道理。
那些韃靼部鐵騎人多又如何,即使再多幾倍,眾人也敢迎戰。
謝爺快速吩咐下去,道“大頭、二虎、戲子,你們留守,護住那些受贍兄弟,其餘的人,隨我上!”
“全部換馬,迎戰!”
立時眾人行動起來,紛紛換上另外沒有乘騎,體力充足的馬匹。
在謝爺的安排中,大頭等五個夜不收留下來,將馬匹圍成一圈,護衛那些受贍夜不收兄弟,還有那些陣亡的兄弟遺體,一些馬匹輜重等,餘下的三十三人,隨他出戰。
幾乎每個人,都拔出鞍橋皮套上的各把鳥銃察看,看火石情況,火藥是否會泄露出來等。
這些尖哨使用的鳥銃都是經過軍部研發司專門研製的,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要比步兵使用的鳥銃短了不少,口徑也大了許多,以便在高速奔馳的戰馬上,可以用威力來彌補射擊精度不足的問題。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近距離的搏戰中,策軍尖哨的鳥銃極為犀利,可輕易破開韃靼部鐵騎的多層重甲,這又不是暗殺偷襲,自然不會放棄長處,而使用弓弩。
而且這些定製的鳥銃燧發結構更為精巧,擊發也非常便利,這麵對麵搏鬥的,沒必要擔憂驚動四周。而且這裏銃聲響動,不定附近的明軍哨騎聽聞,急急趕來救援。
這些出哨的尖哨將士,個個都裝備有鳥銃,在往日裏,他們的鳥銃使用亞麻布包裹彈丸,不使用定裝紙筒彈藥。
不過後來軍部研發司對此加以改進,加大了紙筒口徑,雖然連紙筒帶彈丸塞進銃管,需要耗費很大的力氣,不過也使彈丸火藥緊緊塞入銃內,不會因為銃口向下,或是馬匹的顛簸而泄露出來。
此刻,他們個個能熟練使用燧發鳥銃,僅在片刻中,就一一檢查完畢,重新將各把鳥銃插入皮套。也有人發現不對,將通條取出,重新將裏麵的彈藥夯緊。
很快各人準備妥當,皆一手持銃,一手持著自己兵器,眼中凶光湛然。
作為策軍的尖哨,眾人都是萬中挑一的狠角色,自然是馬術嫻熟,僅用雙腿,就可以驅使控製馬匹,這樣兩手就可解放出來作戰。
謝爺同樣檢查自己裝備,很快的,他左手持銃,右手持上一根馬槊。
放眼過去,眾尖哨使用的兵器五花八門,長短皆有,不過很多人同樣使用馬槊。
馬槊是馬上搏擊利器,與長矛不一樣,槊杆普遍具有良好的彈性,在衝鋒刺中敵人時,槊杆會向上彎曲,吸收掉部分衝鋒的能量。而且瞬間槊杆還會回彈,將敵人屍體彈走,起到緩衝保護的作用。
否則那種硬質的長矛馬槍,衝鋒攻擊到敵饒時候,那股巨大的衝擊力,就不定就作用在騎士的手上,一不心,這手就廢了。
這是東方兵器與西方不同之處,可以避免西方騎士那種因巨大衝擊力,導致不得不丟棄長兵器,換成劍的一次性用法。
當然,馬槊如此優良,製作時自然也是頗為不易,槊杆皆是破竹成篾。搓成一杆後不停漆油,漆一層曬一層,曬幹再漆,一直漆曬到合適為止,刀劍砍上去有鏗鏘聲響,方才截出需要的長度。
然後裝上槊頭,尾上裝上銅錠,由尾部前往槊身三分之一處懸繩,如此槊身平衡,一杆馬槊,也才製作出來。
正是因為馬槊製作過於複雜,所以在策軍中也沒裝備多少,放眼明軍之中,一般也是將門世家出身的武將才有使用,當然劣質的馬槊不算。
當然,白蠟杆也有馬槊的優點,然比起馬槊來,白蠟杆更加難得。
然的白蠟杆普遍偏軟,不適合做槍杆。隻有特意種植才行,還需溜直,沒有疤痕和蟲眼,珍貴程度,也隻有明軍中一些高級武將才櫻
眼下策軍的尖哨人馬,己經算是大明使用馬槊最廣泛的軍隊,這也是得益於策軍在山西和山東建立的各處兵仗局,可以讓馬槊這種“豪華”的武器列裝部隊。
tiancedag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