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五年十月,大同鎮城以北。
十萬韃靼主力鐵騎已經駐紮在此有一陣子了,但是始終據守不出,讓劉君韜很是惱火。
於是,劉君韜便命令參將孫緒整頓虎賁軍,準備試探一下韃靼部大軍,強攻一下。
而參將周宗勝率領的長水軍將士也做好了接應的準備。
就在策軍各部將士準備應戰的時候,參將嚴虎派出快馬送來了緊急軍報:西進的五萬韃靼部鐵騎在威遠衛左近突然轉向,一頭紮進了左近的磨兒山,鷹揚軍追不上韃靼部鐵騎大軍的速度,追丟了!
此時,參將嚴虎正派出所部鐵騎將士,以及夜不收將士在磨兒山附近搜尋韃靼部大軍的蹤跡。
但是為了防止這五萬韃靼部鐵騎大軍突然殺向別處,參將嚴虎建議立即調集山西南部的兵馬北上,在威遠衛周邊加強防禦。
接到這份急報之後,劉君韜眉頭緊鎖,對張玉清率領的參謀部一眾道:“看來這西路的五萬韃靼部鐵騎並不隻是疑兵這麼簡單,那孛來肯定還有更深一步的計劃!”
眾人也是商議了一番,並且將山西一省的輿圖鋪開,和劉君韜一起謀劃了起來。
眾人謀劃了一會兒,張玉清便道:“難道孛來準備用這五萬鐵騎繞到殺回來,從大同鎮城南麵突襲咱們的背後?”
劉君韜搖了搖頭,道:“路途太遠,這一路下來途徑的城池和關隘太多,韃靼部鐵騎五萬大軍根本不可能隱匿蹤跡,此舉成功不聊!”
“威遠衛?”
完,劉君韜便盯著威遠衛一邊思索著,周圍的眾多讚畫也是眉頭緊鎖。
過了一會兒,劉君韜盯著威遠衛,向南麵看了一眼,隻見南麵的平虜衛、井坪所、朔州、馬邑,最後看向了大同府和太原府交界處的雁門關!
“難道!”
劉君韜不禁心中一驚,難道孛來的這五萬韃靼部鐵騎想要借著這一路磨兒山、角山、大蟲嶺等山巒地形一路南下,搶占雁門關嗎?!
要知道,占據了雁門關,就等於打開了從山西衝進北直隸的大門,五萬韃靼部鐵騎便可以一路向東,直插到北京城下!
此時京畿駐軍雖然有十幾萬,而且也是經過劉君韜操練的,戰力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麵對五萬長驅直入、突然殺到的韃靼部鐵騎,這些京畿駐軍到底能不能抵擋得住,實話劉君韜心中一點底也沒櫻
而且劉君韜也能夠知道,如果這五萬韃靼部鐵騎的目標真的是雁門關的話,那一定是孛來挑選出來的精銳兵馬,一定是韃靼部最為精銳的鐵騎,那京畿駐軍就更加不夠看了!
想到這裏,劉君韜便大聲道:“命令參將嚴虎立即整頓所部鷹揚軍,即刻率部南下,沿著平虜衛、井坪所、朔州、馬邑,一路向雁門關方向追擊!”
眾人聞言都是大驚失色,紛紛議論了起來。
張玉清驚呼道:“督憲!難道那五萬韃靼部鐵騎殺向雁門關了?可有依據!”
劉君韜道:“目前還沒有什麼證據!但是這也是一個可能性。”
“隻是一個可能性就調動鷹揚軍南下?督憲,此舉是不是有些著急了?”
“雁門關一丟,京畿大門便洞開,這個險咱們不能冒!”
“如果那五萬韃靼部鐵騎還在磨兒山一帶徘徊呢?鷹揚軍一撤,這五萬韃靼部鐵騎完全可以將威遠衛一帶攪得翻地覆啊!”
劉君韜沉聲道:“與丟掉雁門關相比,威遠衛失守還是可以承受的!讓鷹揚軍進駐雁門關,再從大同鎮城等處抽調一些兵馬馳援威遠衛一帶!”
張玉清等人聞言也是沉默了,眾人都知道劉君韜的部署是最為穩妥的,於是便開始發布命令,快馬送了出去。
同時,劉君韜也是再次派人給兵部送急報,要求兵部盡快派來援兵。
雖然此時劉君韜所部還是與韃靼部大軍對峙之中並沒有全麵開打,但是劉君韜手中可靠的兵力不足,而需要防守的地方又太多,所以兵力上有些捉襟見肘了。
這時,張玉清道:“督憲,咱們是不是先撤回大同鎮城,在大同鎮城北門外紮營,這樣便可以抽調出一軍兵馬馳援別處,防止韃靼部鐵騎四出亂竄。而且一旦雁門關或是別的緊要關隘有變,也可以盡快馳援。”
劉君韜思索了一下,便同意了,當即放棄了出擊試探韃靼部主力的計劃,下令各部大軍交替掩護後撤,返回大同鎮城。
次日,劉君韜率領大軍後撤了二十餘裏,此處距離大同鎮城還有將近二十裏的路程。
但是劉君韜收到了夜不收的急報:十萬韃靼部鐵騎尾隨而來,就在大軍北麵十幾裏處重新安營紮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