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大同城內各處街市已經恢複太平,到處都是滿麵笑容排隊購買糧貨的軍民百姓,所有人規規矩矩,不敢掙也不敢搶,自是不遠處巡邏的策軍將士的緣故。
代王朱仕壥歎息良久,撫摸長須足有半個時辰,猛然下定決心,吩咐長史前往總督府拜會一下,就言道代王府會盡力協助總督府穩定市麵。
那代王府長史聞言不禁猶豫了一下,按規矩,應該是代王召山西總督劉君韜前來拜會才是,這樣親自派人前往,可是有失兵備體麵的。
聽完他的話,代王朱仕壥搖頭,道:“事且從權,沒必要顧忌這些俗禮。”
那長史聞言也是明白了過來,此時劉君韜不但權勢衝,而且還是個敢想敢幹的狠角色,代王雖然是王爺,但也要和這樣的人物搞好關係。
於是,代王府長史急忙趕往了山西總督府。
而對於身在劉君韜來,短短時日掃滅所有反抗陰謀勢力,並沒有在他的內心激起多大波瀾,這個結果早在意料之鄭
下一步便是善後問題,如何更穩妥地、徹底的掌管整個山西,為自己的實力積蓄打下基礎,這才是自己需要謹慎考慮的。
相關諸事有幕府各人謀劃實行,劉君韜隻需考慮“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便可,在聽聞代王朱仕壥派了長史前來,劉君韜也是微微一笑:“這個老狐狸,倒也精明。”
雙方的相見,可以用一團和氣來形容,互相吹捧一刻鍾後,劉君韜和代王府長史分賓主坐下。
談起山西各地這場變亂,又看了劉君韜提供的大量人證物證後,代王府長史痛心疾首的道:“此些熱飽受朝廷思義,不思報效,卻做這等禍國殃民之舉,實是狼子野心!”
他罵了好一會,咪了咪眼,對劉君韜道 “此次變亂,相關熱,未知寧北伯有何處置打算?”
劉君韜道:“本督擒獲細作曾複揚,萬花兒諸人。又有張永祥等一幹通擄資敵之輩,茲事體大。代王身為鎮守大同的皇室貴胄,還請煩請代王一同上奏朝廷,本督也會上奏陛下,到時候三司會審,請旨裁決。”
山西各地的士人、文官,劉君韜並沒有處置權,抓捕的一些守備、操守等人,按大明律法,武官者三品以上有犯,需奏請得旨。四品以下有犯,有司定罪後也需請旨裁決。
劉君韜既然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便沒必要越俎代庖,顯得過於跋扈。
相關人犯,便移交朝廷處置最好,當然在此之前,也有一些話必須挑明。
對劉君韜的態度,長史頗為安慰。
至少在明麵上,劉君韜這個山西總督還是尊重代王的。
當然,越是如此,越讓代王府長史覺得劉君韜此人不簡單。此人懂得適可而止,便是宦海多年的老官宦,也不見得有劉君韜這樣的心機謀略。
“張永祥、曾複揚諸人喪心病狂,通擄資敵,須得嚴懲。餘者士子、商人,若罪行不重者,可責罰後令其改過,懲前毖後,警示後人……”
三司會審是不錯,但會審後如何定罪,還不是看劉君韜等人事前提供什麼樣的證據?
此時劉君韜定下調子便是山西各地的豪強勢力連根拔起,大士紳、大官員、大商賈盡覆,特別是通敵的,全部除掉,一個不留。
如此,山西境內沒有敢反抗自己的勢力,抄沒這些饒家產後,山西總督府至少可奪得十幾萬畝的良田,過幾百萬的資財,大大緩解自己的財政壓力。
留下一些商人,文人還是可以爭取的,畢竟此時山西總督府下屬的各處產業中,需要不少的書吏等人才,也需要相關商戶進行經營。
在蛀蟲似的官商被清除後,也有利山西各地的經商環境,其實劉君韜來到大明後,之所以對山西商人一直重視不大,不但因為他們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重重惡習。更因為此時山西商人多是流通型商人,非後世的生產型商人,難以創造價值。
後世商人怎麼開設工廠,都需要招募大批工人,規模大的,甚至可以解決幾萬,幾十萬饒就業問題。而且他們生產貨物,創造價值,此時的商人,之事保持商品流通,有著收購與運輸罷了。
劉君韜打算以後在東路鼓勵商人開廠設坊,促進就業,重新培養一批新型的商業人才,如此,既殺一儆百,又避免牽連過大,引起普通百姓的恐懼,取得那些商人,士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