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幕府商部還可以順勢將生意擴張到大同,並且依次為中心向山西、宣府等地擴張,大大增強商部在大明北方的實力。
而幕府探查部和讚畫部也可以借著這次機會,在大同等地大力發展勢力,到時候可以為兗州鎮提供更多、更準確的情報和支持。
而對於薛桐來,可以憑借這些錢糧在短時間內恢複大同鎮各處的城池、堡壘,並且可以立即招募兵丁,將麾下兵馬擴充、滿員。
並且在這份文書之中,劉君韜還同意加上了一筆“軍火”買賣,同意在兩年之內分四批,向大同鎮販賣精良鳥銃三千杆,包括子藥五萬發;鎧甲、棉甲各一千領,武鋼戰車等車輛共計五百輛。
當然這些軍備都算在了借貸的錢糧之中,用這些錢糧作價抵扣。
不過有了兗州鎮販賣的這些兵備,薛桐有信心用一、兩年的時間,將大同鎮兵馬重新打造出來,並且讓大軍的戰力遠勝之前。
兗州鎮兵備的精良和強悍,在此次大戰中可是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薛桐很是眼饞的。
另外,大同知府謝奉也是滿意而歸,有了這一大筆錢糧,再加上朝廷撥下的賑濟錢糧,大同府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內將十餘萬流離失所的百姓安頓下來。
這十餘萬百姓可以衣食無憂,可以獲得醫藥,可以重建家園。
而且大同府還可以招募人手清理各地大戰的痕跡,以避免大戰之後爆發瘟疫。
如此一來,朝廷一定會對大同府讚賞有加,身為知府的謝奉也會受到朝廷的重視,這可是一件大大的政績!
此時,謝奉甚至已經看到大同百姓為自己送來萬民傘的情景了。
文書擬定完畢,劉君韜、薛桐、謝奉三人一一在文書上簽字畫押。
讓劉君韜吃驚的是,薛桐和謝奉竟然將各自的大印都隨身攜帶著,顯然今是有備而來的。
之後,薛桐和謝奉便急急忙忙的告辭了,二人都是召集回去整頓人手,準備接收兗州鎮的錢糧。
按照文書上的約定,第一批錢糧將在四十內抵達大同。
隨同前來的還有商部的人手,到時候大同鎮和大同府必須全力協助兗州鎮商部開礦、做生意的各項事宜。
待到薛桐和謝奉急匆匆的離開之後,劉君韜便將劉子安找了過來,將此事了一下,而後便道:“立即通知商部唐宇,命其按照文書調集錢糧,萬萬不可耽誤了時間。同時命令唐宇立即調集可靠人手,最好親自帶人北上大同!”
劉子安在一旁奮筆疾書記錄著劉君韜的命令,而後問道:“總鎮可還有別的命令?”
劉君韜想了一下,道:“命令軍部胡德興,再調集一千新兵,隨同商部調集的錢糧、人手一同北上,全程護送,決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很快,劉子安便擬好了兩道命令,交給劉君韜查看無誤之後,便由劉君韜親自蓋上了兗州鎮總兵官大印,當便由探查部的探馬一路南下,送往了兗州鎮城。
沒過幾,整個大同城都運動了起來,大同府和大同鎮都是開始熱火朝的幹了起來。
大同各地遭了兵災趕到大同城附近的百姓被安頓了下來,並且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而大同鎮各地受損的城池、堡壘也開始了重建、休整。
當然,這些事務消耗的錢糧都是朝廷撥下的,雖然數量有限,但是堅持到兗州鎮借到的錢糧運來還是可以的。
此時,劉君韜也是開始想到,現在戰事結束,自己也該率部南下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