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烽煙大同城(一)(2 / 2)

不過,大同鎮的明軍將士畢竟是九邊精銳,他們常年和瓦剌大軍打生打死,此時就算是瓦剌大軍人多勢眾,但憑借著大同鎮城的堅固,眾將士也是雖驚不亂。

此時,城外的瓦剌大軍主力剛剛趕到,正在紮營休整,一時半會還不會進攻,所以大同鎮副總兵薛桐便帶著一隊親兵在城牆上巡視起來。

城池早己作好了作戰的準備,城牆上滿是三三兩兩的軍士,有明軍將士,也有眾多的社兵,甚至是自發登城的百姓、豪傑。

其中當屬明軍營兵裝備最好,每人都有對襟棉甲與罩甲,餘者社兵不過戴著紅笠軍帽,青衣戰裙外披個褡護,衣甲都頗為破爛。

當然,這些將士的兵備與兗州鎮將士比起來,還是寒酸了不少,根本沒有可比性。

這一,也先並沒有著急攻城,而是在大同鎮城外紮下了一大片巨大的營壘,幾乎將大同鎮城對外的主要道路全部切斷了。

到了入夜時分,大同鎮城的城頭上燃起了一個個火堆,火堆旁三五成群,圍坐滿了烤火的將士、社兵。

不過眼看瓦剌大軍來到,不少的守軍將士皆是擁到城頭緊張的向外眺望,十分擔心瓦剌兵馬會趁著夜色開始攻城。

此時,副總兵薛桐一路巡視過去,城頭上的眾將士紛紛向其施禮。

薛桐看著眾將士都是緊張不已,便對一個士卒道:“兄弟們,韃虜大軍來了,你怕不怕?”

那士卒怪叫道:“怕個球,大不了腦袋掉了碗大一個疤,韃子來了正好,開打之後殺一個韃子,就有五十兩賞銀。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夠我享用幾個月了。”

話音剛落,周邊的眾將士便一片哄笑,薛桐見狀也是微笑道:“軍心可用。”

巡視一番之後,薛桐便回到關內的部署裏,看著案桌上的輿圖,薛桐便陷入了沉思:“看眼下這情形,韃子攻城戰策便是四麵齊攻,肯定是想要趁著朝廷援兵趕到之前拿下大同鎮城。不過若是我軍得力,韃子雖擁兵二十萬眾,以大同鎮城的險要,想要堅守下去也不是不可能之事。更何況,大同鎮城四處城門外還各有一座的關城,更是易守難攻。”

如果從空看下去,大同鎮城巨大的城池外,主城居中,又有東、西、南、北四關分布四麵,與核心互為犄角,易守難攻。

所謂四關,便是關城,一般為豎立的長方形狀,白了就是四座,都是對著四麵城門方向,以城門道路與大城相連,距離一般是兩裏之內,甚至隻有百步左右。

便如山西汾州古城便有四個關城,主城與各個關城相距都隻有一百多步。而且四個關城很大,特別是東關,基本與主城一般大,兩城城牆相隔不過一百多步,餘下中間一條狹長的地帶。想進攻汾州主城東門,不但兵力展不開,甚至還要冒著兩麵城牆火力夾擊,死傷慘重的危險。

大同鎮城同樣如此,東關、西關、南關、北關護衛著大城,各個關城同樣有甕城、護城河,壕溝。

再加上關城和主城外圍都影攔馬牆”、壕溝,可以環繞大同鎮城形成了一道道堅固的防線,相互間的支援也非常便利。

如果守軍得力,以大同鎮城主城與四關的堅固,也先所部想攻破大同鎮城,其實是非常艱難的。

不過,副總兵薛桐還是搖了搖頭,道:“此番營兵主力都是集中在北關和主城北城牆一帶,所以除北關外,餘者三關戰情,皆要做最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