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暴風雨來襲(1 / 2)

景泰元年七月,北京城。

此時的北京城內暗潮湧動,自從正統帝被迎回之後,整個朝堂便陷入了一股莫名的沉寂之中,所有朝臣都是就事言事,在朝廷裏沒有人願意多一句話。

眼下的節骨眼上,太上皇和景泰帝正在暗地裏叫著勁,特別是景泰帝正在全力清除太上皇一黨的朝臣,誰多一句不該的話,或是模能兩可的話,就有可能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起來,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甚至是身首異處!

就連兵部尚書於謙、右都督石亨、司設監太監曹吉祥、監察禦史徐有貞等人也是如此。

於謙每日裏隻是應對朝政之事,絕不談論、涉及皇權之事。

而右都督石亨、司設監太監曹吉祥、監察禦史徐有貞等人雖然心中偏向太上皇正統帝,但是麵對景泰帝的強勢,此時也是全部保持了沉默。

就在朝堂上各方勢力不約而同的保持一致,對景泰帝和太上皇正統帝之間的爭鬥不發表任何意見的時候,兗州府總兵官劉君韜和於家家主於邵秦、田家家主田尋、曹家家主曹寶壘之間的爭鬥,傳到了朝堂之上,頓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特別是於家家主於邵秦、田家家主田尋、曹家家主曹寶壘三人通過各自在朝堂上的關係,將劉君韜私自擴軍、擁兵十萬的消息散播出來,而且還將其餘八家南直隸大佬被劉君韜暗中殺死的消息也傳了出去,頓時就讓朝中的禦史言官陷入了極度的興奮之鄭

幾之內,禦史台等眾多言官紛紛上書彈劾兗州府總兵官劉君韜,奏請景泰帝立即將其罷免,並且派出錦衣衛前往兗州府城捉拿劉君韜,將其押赴京城下詔獄。

同時,眾多言官紛紛羅列劉君韜的罪狀,斥責其在對陣瓦剌大軍時畏敵避戰、養賊自重;在馳援北京城的時候貪墨軍餉、私吞繳獲;在兗州府城私自擴軍、橫征暴斂;和山東賊寇相勾結,迫害良民百姓等等,共計三十八條罪狀!

隨著這些言官紛紛鼓噪,原本好像是一潭死水的朝堂瞬間就變得波瀾壯闊,各方朝臣紛紛對此事發表議論。

右都督石亨聞訊也是跳了出來,對劉君韜展開彈劾,指責其在對陣瓦剌大軍時擁兵不前。

而司設監太監曹吉祥、監察禦史徐有貞由於和劉君韜接觸不多,並且二人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所以暫時並未和石亨一同彈劾劉君韜。

與此同時,兵部尚書於謙憤怒不已,當即在朝會上痛斥右都督石亨和眾多禦史言官的論述,將劉君韜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的赫赫戰功意義列舉出來。

並且,於謙在朝堂上當著景泰帝的麵,質問眾禦史言官和右都督石亨:“兗州府總兵官劉君韜率兵兩萬八千在彰義門外邀戰二十萬瓦剌鐵騎死戰不退,全軍將士自千總以下陣亡數千人,斬獲賊寇首級將近兩萬,這也叫畏敵避戰、養賊自重?這也叫擁兵不前?你們分明在顛倒黑白!”

接著,於謙就劉君韜擁兵十萬的問題道:“兗州府的地方守軍向來單薄,各地衛所兵馬早就十不存一,各地的軍戶也是屢屢逃亡,這是大明普遍的現狀!劉君韜率部駐紮兗州府,要鎮守一府之地,沒有兵力怎麼能行!況且劉總兵擴軍,也是向兵部報備過的,也是經過我批準的!”

最後對於劉君韜和那些南直隸大佬的爭端,於謙道;“雖然劉總兵在這件事情上太過衝動,就算是在這件事情上鬧出了人命,可是那些南直隸的大佬就那麼的幹淨嗎!”

石亨冷笑一聲,道:“此話怎講?於大人為了袒護劉君韜,要給南直隸的那些良善百姓潑髒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