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宇周圍為公墓區,分布著六千多名將士的墓葬。
當眾人在劉君韜的引領下來到此處的時候,民部部長郭永忠早已派人在此處準備好祭壇,劉君韜便率領眾人依次祭拜。
先是劉君韜和玉山鎮的文武官吏上前祭拜,眾人都是神情悲壯,劉有福更是失聲痛哭起來。
接著是李千戶、單先生等各地官吏的下屬、心腹,眾人也都是大禮叩拜、上前敬香。
而後是山東各地前來的士紳豪強,眾人見到如此規模宏大的忠烈祠,早已經是激動不已,此時為陣亡將士行大禮,也是滿心的崇敬。
最後便是各地趕來的百姓,隻見眾百姓紛紛跪地叩拜、上香,不少人都是口中念念有詞,在祭拜的時候竟然在請神求事,顯然已經將忠烈祠內的六千多名將士當成了神仙!
劉君韜等玉山鎮將士見狀無不感動,身為大明武人,在死後能化作百姓心中的神仙,也算是無上的榮耀了!
接著,劉君韜便在所有饒注視下走到了祭壇上,當眾宣讀祭文。
“正統十五年,瓦剌凶寇荼毒華夏,北邊各地烽煙四起,值此國難之時,我國朝上下舉國奮袂,人人效死。我玉山鎮、兗州府各地將士,莫不忠義奮發,億萬一心,以與強寇相周旋。數月以還,五洲瞠視,北邊震駭。而我成仁將士,以悍勇精神,保衛國土,以七尺之軀,換取光榮。開創亙古未有之偉績,尤為萬代所崇敬。餘忝總戎重,轉戰戰場,目睹成仁將士,前仆後繼,視死如歸之忠勇,未嚐不肅然動容。而一念及浴血縻骨之壯烈,則又未嚐不愴然出涕,不洧紀念,曷展素誠。乃就此處,開地建墓,以安忠骸。而祠堂先後落成,永檔大節,醵也!乃齊魯名山片石,作萬丈之光芒。浩氣雄風,立千秋而不朽。精靈所積,蔚為國魂。仰止之餘,當超頑懦。斯又豈止崇德報功已哉,是為記!”
劉君韜抑揚頓挫的高聲誦讀完畢,便在祭壇上的火爐之中將祭文焚化,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淚流不止,不少參戰將士都是失聲大慟。
而後,單先生更是代表孔府上壇,宣讀了衍聖公的親筆祭文。
“蓋聞屍裹馬革,銅柱銘勳,死重豹皮,鐵槍著節,此乃大丈夫之節烈,炎漢子孫之壯舉!丁國家多難之日,乃豪傑效命之秋。努力同心負興亡,本匹夫有責;成仁取義死沙場,是男兒善終。宜乎!桓桓多士狂瀾,扞八百裏洞庭;耿耿孤忠捐命,救五千年華夏。作上遊之保障,壯三楚之聲威。忠魂毅魄,萬古雲霄,鬼雄國殤,千秋俎豆矣!茲者專祠建立,映山水而發幽光;綽楔標題,聞鼓鼙而思猛士。靈自馮而永式,雲台圖列宿之容;勳以懋而彌旌,麟閣繪精忠之象。從此豐碑宛在,群欽華夏英烈;碧血長存,氣壯山河顏色。銘曰:巍巍峴首,墮淚刊碑,旗常象魏,萬事宏觀!”
待到單先生將祭文焚化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振奮不已,劉君韜也是暗暗點頭。
“雖然明末時候的衍聖公行徑為人所恥,但此代衍聖公還是心中有家國的!”
這一,玉山鎮忠烈祠人山人海;這一,六千餘名華夏英雄魂歸故裏;這一,劉君韜心中蕩氣回腸,即將再出發!
次日,隨著參加祭奠儀式的各方熱紛紛返回,在忠烈祠的這場祭奠儀式也隨之傳遍了整個山東,並且向周邊各省傳播開來。
沒過多久,兵部尚書於謙便聽聞此事,不禁大為感動,立即寫了一篇祭文派人送到了忠烈祠,並且責令兵部按月發給忠烈祠錢糧,用以維護忠烈陵墓。
就連右都督石亨聞訊,也是派人前去祭奠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