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於謙一方麵命令工部加緊趕製,一麵將各地庫存兵器調入京城,以便補充守城部隊。
就在這幾的時間裏,於謙就囤積了頭盔九千餘項、甲五千餘件;神槍(火槍)一萬一千餘杆、神銃(火銃)兩萬多隻,神箭(火箭)四十四萬枚、各式大火炮八百餘門!
在糧草方麵,於謙也是頗下功夫,此時供應北京城的糧食還有數百萬石儲備在東郊的通州,可供京師軍民一年的食用。
這些糧食由於數量太多,所以在短期內無法越北京城內,石亨便擔心被瓦剌大軍利用,主張將這些糧食燒毀。
但於謙不同意,認為這些糧食是守衛北京城的重要物質基礎。
因此,於謙便采用了一切措施運糧。除官府征用的五百輛大車晝夜運糧外,還動員百姓及官兵的家屬、親友自備車輛前往通州運糧。
為了鼓勵民間協助運糧,於謙還提出,對運二十石以上糧食進京城的人,官府發放一定的運費,還另發白銀一兩以資獎勵。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於謙的督促下,從京城到通州之間,浩浩蕩蕩的運糧隊伍川流不息,晝夜往返。不幾的工夫,就把通州積壓的幾百萬石糧食運進京城並儲備起來。
與此同時,於謙還將京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匠隊,日夜進行訓練。
這些工匠隊抓緊時間籌集了大量的磚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備戰時急用。
而且,這些工匠隊還加固北京周邊四十五裏的城牆,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陽、宣武、東直、朝陽、西直、阜成、德勝、安定九座城門,特別是城北的德勝門、安定門,城西的西直門和阜成門,按照於謙的命令,工匠隊隻用了三時間就把這些城門的城內側由土築改為磚砌,並深浚了城壕,加強了城防,在城牆堞口設置門扉,在城東、西、南麵城牆上綁上沙欄木,共設置門扉一萬一千餘個、沙欄木長五千一百餘丈。
在逐漸部署了北京城的防禦之後,於謙還接受了劉君韜的建議:立即傳檄京城周圍的州縣和山西、河北等地豪強百姓,讓各地軍民自行拿起武器、編練民團,可以視情況打擊瓦剌的零散兵馬,朝廷將按斬獲的韃虜首級發放賞銀,一個韃虜首級賞白銀四十兩!
如此一來,劉君韜和於謙便有極大地把握切斷瓦剌大軍的後路,至少可以讓也先和脫脫不花為此分心、分力。
當明軍各方積極準備大戰的同時,也先也和脫脫不花商議好了大戰之策。
二人認為,此時明軍嚴陣以待,北京城又是下第一堅城,瓦剌大軍隻有不計傷亡展開猛攻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當然也先和脫脫不花可以選擇就此撤軍,但土木堡之戰的巨大勝利已經讓二人發了昏,認為明軍已經不是瓦剌鐵騎的對手,一門心思的想要打下北京城,重建蒙元的榮耀。
於是,在也先的極力主張之下,二人決定集中主力兵馬再攻德勝門,準備在德勝門一帶重創明軍主力。
同時,由脫脫不花率領偏師佯攻北京城其餘各處,以便牽製明軍兵力。
也先沉聲道:“此番攻城各部勢必傷亡不,大汗萬萬不可為這些折損而痛心!隻要打下了北京城,大汗完全可以在城內擄掠上百萬的人口,完全可以彌補各部的損失!”
脫脫不花聽完之後點零頭,但一想到自己將會折損不少的兵力,心中還是有些痛心。
也先也是看了出來,便道:“大汗!想一想北京城內的財富和女人!想一想大元的榮耀!此戰,我瓦剌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