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僅僅兩之後,正統帝便收到前方數萬先鋒大軍中了瓦剌鐵騎的埋伏,繼而慘敗的消息,不由恐慌不已,便急忙下令大軍後撤。
其實此時正統帝所部剩餘兵馬依舊有四十多萬,而且距離大同府城也不算太遠,如果直接撤回大同府城的話,也先也隻能徒呼奈何。
不過,秉筆太監王振卻另有心思,此時大軍距離其家鄉蔚州很近,便慫恿正統帝改變撤軍路線,經過其家鄉“駕幸其第“,以便顯示自己的威風。
正統帝此時已經是沒了主意,被王振一番鼓動之後便答應了下來。
但是當四十多萬大軍即將抵達蔚州的時候,秉筆太監王振不知道怎麼想的,又怕大軍損壞他在蔚州置辦下的田園莊稼,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更改大軍行進路線。
這一番“神操作”之下,四十幾萬大軍行軍路線屢次變動,不但耽誤了寶貴的後撤時間,也導致士兵疲憊不堪、怨聲載道。
與此同時,夜不收也送來消息,瓦剌太師也先已經派出鐵騎大軍繞到了大軍前方,將大軍與大同鎮的聯係切斷了。
這一下正統帝便慌了神,急忙下令大軍改變行進方向,朝著宣府鎮撤退。
可是,當大軍進入宣府鎮地界的時候,瓦剌太師也先已經率領瓦剌主力十萬鐵騎追襲而來!
不得已之下,正統帝隻好命令軍中僅有的三萬騎兵迎戰,為大軍後撤爭取時間。
還沒等正統帝率軍走遠,這三萬士氣低落的明軍騎兵便戰敗了,被十萬殘暴的瓦剌鐵騎“殺掠殆盡“。
這個消息成了壓垮明軍士氣的最後一根稻草,正統帝聞訊也顧不上趕往宣府鎮城了,急忙下令大軍立即趕到最近的城堡據守,而後再調集周邊援兵來救。
之後,四十幾萬軍心盡失的明軍便狼狽逃到了土木堡,此時的土木堡已經被廢棄許久了,不但城防盡失,而且周邊沒有可供四十幾萬大軍使用的水源!
隨軍的眾多武勳大員都是懂得行伍之事的,眼見正統帝竟然將四十幾萬大軍帶到了這處死地,便紛紛進諫,請求正統帝立即下令大軍撤往宣府鎮據守。
但就在這個時候,夜不收飛馬來報:瓦剌太師也先已經率領瓦剌十二萬鐵騎追了上來,沒過多久就將四十幾萬明軍圍困在土木堡動彈不得!
看完了手中的情報,劉君韜麵若寒霜、憤慨不已。
五十萬大軍就算是戰力不行,但軍中有不少武勳將領都是宿將,完全可以指揮大軍徐徐後撤,就算是戰敗了,也可以給予瓦剌鐵騎以重創!
可是此時,正統帝在秉筆太監王振的蠱惑之下昏招頻出,硬生生的將五十萬大軍帶入了死地!
“看樣子,正統帝和五十萬大軍隻有死路一條了,曆史還是固執的按照預訂軌跡行進著!我必須盡快趕到京城!”
此時,劉君韜已經做好在京城保衛戰中迎戰瓦剌鐵騎的準備了。
要在出發之前,劉君韜心中還有一絲曆史改變的僥幸,那此時劉君韜心中就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奮戰到底!
“北京城,我來了!”
次日黎明時分,兩萬八千大軍便已經整裝待發,劉君韜一聲令下,便率領六營將士拔營北上了。
由於事態緊急,原本從河間府城到京城,需要三、四的時間,但劉君韜下令大軍一路急行軍,隻用了兩多一點的時間,便抵達了京城東麵的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