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羅列了眾多學問淵博、才學高深的文學界的泰鬥人物,說明他們的才學不是一般人可比,無愧是文學界的俊傑。
科第
【原文】
士人入學曰遊泮,又曰采芹;士人登科曰釋褐,又曰得雋。賓興即大比之年,賢書乃試錄之號。……鹿鳴宴,款文榜之賢;鷹揚宴,待武科之士。文章中式,有朱衣以點頭;經術既明,取青紫如拾芥。
【譯文】
書生中了秀才,入學讀書叫做遊泮,又叫做采芹;士人應考中了進士,可以脫去布衣換上官服稱為釋褐,又叫做得雋。大比之年地方官設宴款待考生稱為賓興;賢書是鄉試取中者的名單。
鹿鳴宴,是款待文進士的宴會;鷹揚宴,是款待武舉人的宴會。
文章精美,朱衣老人點頭默許文章就入格;考試時一旦明白了經術的要旨,奪取青紫色的官服就如同拾起地上的草芥一樣容易。
【賞析】
本段講述古代讀書人參與科考的具體情況,一旦考者明白經術的要旨就很容易錄取。說明了考場的殘酷與古代讀書人的不易。
【原文】
其家初中,謂之破天荒;士人超拔,謂之出頭地。
中狀元,曰獨占鼇頭;中解元,曰名魁虎榜。瓊林賜宴,宋太宗之伊始;臨軒問策,宋神宗之開端。同榜之人,皆是同年;取中之官,謂之座主。應試見遺,謂之龍門點額;進士及第,謂之雁塔題名。
【譯文】
貧窮人家初次有人中了科舉叫做破天荒;才幹超群,考試名列第一稱為出人頭地。中狀元叫做獨占鼇頭;中解元叫做名魁虎榜。天子在瓊林苑中宴請新進士,是宋朝時極盛大的典禮;皇帝親臨軒檻,詢問賢士治理國家的策略,這是宋神宗考貢舉時開的頭。同在一榜題名的人叫做同年;批準考卷合格的考官,叫做座主。應考沒考中的人叫遺棄,如同沒有跳過龍門的鯉魚,在額頭點一點作上記號;唐朝進士登了科第,便在長安大雁塔上題寫自己的姓名。
【賞析】
這裏講述了古代讀書人科舉考試的一些具體細節,讓我們了解到古代科考的一些文化,加深了我們對古代科考的理解。
【原文】
賀登科,曰榮膺鶚薦;入貢院,曰鏖戰棘闈。金殿唱名曰傳臚,鄉會放榜曰撤棘。攀仙桂、步青雲,皆言榮發;孫山外、紅勒帛,總是無名。英雄入吾彀,唐太宗喜得佳士;桃李屬春官,劉禹錫賀得門生。
【譯文】
慶賀別人登科,叫做榮膺鶚薦;讀書人進入四麵圍著荊棘的試院,叫做鏖戰棘闈。殿試揭曉後,皇帝在金鑾殿上宣讀唱名,叫做傳臚;等會試發了榜,試院四周的荊棘撤去後,叫做撤棘。
所謂攀折月中桂,身登青雲梯,就是說別人榮耀發達;孫山和周生一起去應鄉試,揭榜後孫山名列榜末,周生沒有中,就是人們常說的“解名盡處是孫山,周生更在孫山外”;劉幾作文,總是險語、怪語,歐陽修用紅筆劃掉,這就叫做紅勒帛,劉幾於是榜上無名。英雄入吾彀中,這是唐太宗見進士時無限欣慰所說的話;桃花李花都是春天開的,歸禮部春官所管,這是劉禹錫慶祝禮部喜得門生所說的話。
【賞析】
本段詳細地講述了古代讀書人高中與落榜的相關文化,文中體現出人才難得,人才是社會寶貴的財富。
製作
【原文】
上古結繩記事,蒼頡製字代繩。龍馬負圖,伏羲因畫八卦;洛龜呈瑞,大禹因列九疇。……甲子乃大撓所作。算數作於隸首,律呂造自伶倫。
【譯文】
上古的時候,人們在繩子上打結,用來記載事件。黃帝時蒼頡創造出文字,這才開始有了文字的記載。伏羲時有龍馬背負太極圖自黃河中浮出來,伏羲依據圖上的陰陽點,製成八卦;大禹治平洪水,洛水中出現了神龜,知道它是吉祥的征兆,大禹按照龜背上的文字,列出洪範九疇。皇帝命大撓以天幹配上十二地支,造為甲子。算數由隸首所作,音樂律呂是伶倫所造。
【賞析】
這裏講述了上古時期人類的一些文明活動,並說明了八卦、曆法、氣節、算數、音律的來源。
【原文】
甲胄舟車,係軒轅之創始;權量衡度,亦軒轅之立規。伏羲氏造網罟,教佃漁以贍民用;……製耒耜,皆由炎帝;造琴瑟,作杵臼,乃是伏羲。冠冕衣裳,至黃帝而始備;桑麻蠶績,自元妃而始興。神農嚐百草,醫藥有方;後稷播百穀,粒食攸賴。
【譯文】
甲胄舟車,是黃帝創造的戰械,用來討伐蚩尤;權量衡度是權量輕重的標準,也由黃帝首立。伏羲氏造了網罟,教導民眾打獵捕魚;製作耒耜、耕田種植是由炎帝所教導。造出琴瑟,以作樂器,都是受伏羲的啟迪。頭上戴的,身上穿的到黃帝時才發展齊全;采桑養蠶是黃帝元妃嫘祖時興起。神農嚐百草,察其藥性,調和藥方,為人民治病,始有醫藥醫方;後稷教民眾種五穀,糧食全都依此而來。
【賞析】
這裏講述了上古時期社會的發展情況,農業、科技、醫療、藝術等的由來。
【原文】
燧人氏鑽木取火,烹飪初興;有巢氏構木為巢,宮室始創。夏禹欲通神祇;因鑄鏞鍾於以象九州;漢明尊崇佛教,始立寺觀於中朝。周公作指南車,羅盤是其遺製;渾天儀肇於炎漢,曆家始有所宗。秦政防胡,特築萬裏長城。
【譯文】
燧人氏鑽木取火,烹飪的方法自此才開始。有巢氏構木為巢,建造宮室亭宇、殿堂屋榭,這種製度從此創立。夏禹想與天地神靈溝通,因而鑄鏞鍾置放於郊廟中,共鑄了九鼎象征華夏九州。漢明帝尊崇佛教,派人去印度求佛經,在中國大興土木興建佛寺。周公當年發明了指南車,為後世的人民製造羅盤提供了製造的原理和經驗。錢樂鑄銅作渾天儀,以此察看天象,後世的天文曆法才有了依據。秦始皇為了防備胡人入侵,修築了萬裏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