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永不停航的船(2)(3 / 3)

我出生在新店直潭,由於身為長子,格外擔待了許多粗重的工作,挑水就是其中一項辛苦的差役。每天一大早起床,赤著腳、扛著扁擔,頂著兩頭晃蕩不已的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後兩百多步高的小山坡,再走到山下汲水,而後循原路挑水回家。這樣往返約五六趟,連挑了十數桶水,才算完成挑水的任務。然後再幫忙其他家務,工作都做完了,便匆匆趕六裏山路上學去。

由於從小生活環境即是如此,在心理上認為這些苦役都是份內之事,並不以為苦,仿佛困苦一旦成了習慣,反而能安之若素。

小學畢業後,我離鄉背井,到嘉義一家米店當學徒。一年後,家父肯定我有獨立創業的潛能,便告貸了兩百元,供我開米店。

賣米的時候,我用心盤算每家客戶的消耗量,如果一家十口人,每個月約需二十公斤米,五口之家就是十公斤。我按照這個數字設定標準,如果十口的人家一次叫了二十公斤米。我就等約莫一個月後,估計他們差不多缺米了,便主動地將米送到顧客府上。我這樣“服務到家”的計劃,一方麵確保顧客家中不致斷米,一方麵帶給顧客莫大的驚喜。顧客欣賞我的設想用到,絕不會轉向別家米店買米。

米賣出去以後,接著就是收款的問題。對於大多數吃工薪的人而言,則非發薪之日莫屬。於是我牢記每個在不同機構服務的顧客,是每月的那一天領薪,我再去收米錢,十之八九都非常順利。

然而,單隻經營米店,井不能讓我滿足。第二年,我增添了碾米設備。當時,隔壁也有一家日本人經營的碾米廠。他下午五點就停工休息,我則忙著仔細挑去摻在米中的小石,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半;他洗熱水澡,我在屋外的水龍頭旁衝冷水澡,冬天也不例外。如此我每天可省下三分錢,相當販賣三鬥米的利潤。刻苦耐勞下,我終於克服條件上差異,業績遠勝過隔壁的日本人。

此種用心經營的粗淺經驗逐漸累積,後來在“台塑”的營業管理製度都用上了。成功雖然也需要風雲機會,更重要的是,機會來臨時,本身早已作好準備。能夠成就事業的人,並不見得特別聰穎、能幹,隻是比別人多了一分決心,即知即行。

年輕人何必怕吃苦?任何成就莫不由辛苦奮鬥而來。

沒吃過苦,就會怕吃苦,不但難以養成積極進取的精神,反而會采取逃避的態度,久而久之,變得好逸惡勞,人生也很難獲得成就。

對我而言,挫折等於是提醒我,某些地方疏失犯錯了,必須運用理性冷靜分析,以作為下次處事的參考與借鑒。能以正確的態度麵對人生所不能忍的挫折,並從中獲益,挫折的殺傷力就等於銳減大半。

因此,成功的秘訣無他,就是——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勞!

我構想我能達到的境界,我能成為什麼樣的選手。我深知我的目標,我集中精力,到達那裏。

決不放棄——汪自輯

關於恐懼我從來不關心輸掉一場大賽會有什麼後果。為什麼?因為當你顧及後果時,你總是想到消極悲觀的一麵。

有的人在失敗的恐懼麵前止步不前,因為看到別人的挫折甚至僅僅是不夠圓滿。他們或是擔心前景不好,或是憂慮窘迫不堪。對我而言,此生若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敢做敢當。我會不避艱險,孜孜以求。悲觀消極,怨天尤人,成就不了什麼氣候。決然前行,努力追尋,何必多慮!任何畏懼都是虛幻——你以為麵前荊棘叢叢,實際上都是紙老虎。有的隻是機遇,要你執著不懈,爭取些許成功。即使到頭來未能盡如人意,我起碼不會思前想後,因為我畢竟有嚐試的勇氣。失敗隻是讓我下次加倍努力罷了。

我的建議就是——樂觀積極地思考,從失敗中尋找動力。有時候,失敗恰恰正使你向成功邁進了一步。譬如修車,一次次的嚐試也許未能奏效,但越來越逼近答案。世界上的偉大發明都經曆過成百上千次的挫折和失誤才獲成功。

我認為畏懼有時來自缺乏專注。如果我站在罰籃線上,腦中卻想著有1000萬觀眾在注視著我,我可能會手足無措。所以我努力設想自己是在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地方,設想自己以前每次罰籃都未曾失手,這次也會同樣發揮我訓練有素的技術。不必擔心結果如何,你知道自己不會失手。於是放鬆、投籃,出手之後一切就成定局,所以又何必顧慮重重。

說到做到我對平時訓練和正式比賽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因為你不能期望訓練中的馬馬虎虎會給以後的比賽帶來佳績。然而確有許多人臨陣磨槍,說到做不到,這正是他們失敗的原因。他們信誓旦旦要盡其所能,說得天花亂附,做得也煞有介事。可一旦事到臨頭無可措手,他們就到處找措口推諉敷衍。然而要知道,成功的崎嶇之路,困難和艱險對誰都是均等,不留情麵的。

然而你不必因此躑躅不前。要是麵前有一堵牆,不要折回頭去放棄努力。要想辦法爬過去,超越過去,即使撞倒它也不要回頭!

一個女性,要想生活得幸福,首先要生活得勇敢,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成功需要勇敢——吳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