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局寄語(1 / 2)

《香水有毒:迷情亂都市》,經過我半年多的構思與三個月的努力,今天終於收尾了。在此,我要感謝我的朋友們,是你們在我創作的過程中給予了較多的建議與指導;我要感謝我的讀者們,是你們的來訪,讓我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我要感謝網站,感謝我的簽約與責任編輯們,是你們給了我展示的舞台,扶我這個在網文的田地裏還咿呀學語的新手走過這蹣跚的路。

都市的情感,都市的生活,裏麵充滿太多的陸離與精彩。我不敢說把握了它的主線,抓住了它的脈搏,因為畢竟小說中透露出來的隻是那時代冰山的一角,甚或說是滄海之一栗,我未見未聞的畢竟還有很多很多。

第一次接觸文學,我隻是喜歡與朋友們共同去賞讀一些看似不錯的散文與詩作,然後談一點自己粗略的理解與感歎。而後學著偶爾自己也去寫點豆腐塊文章,不圖發表,不圖得到讚揚,隻是心裏的那種喜好讓我想把那份集聚的感慨或是憂傷通過筆端來記錄與描述下來。盡管詩詞歌賦與散文也大都是描寫山川、田園的景致,但裏麵隱含的作者恬淡、靜謐、幽深的情感卻不是那麼的容易被讀者去領會與感悟。這也正是喜好與研究這類文學的作者總是有一種“曲高和寡”的感歎與無奈的緣由吧?因此,這部分人的內心是孤獨的,但正是這份孤獨卻創造出了一個別樣的世界,一個充滿著高雅、深邃的文藝的世界,創造了許多心靈的朋友。盡管這些朋友的數量,與大千世界裏的芸芸眾生相比,是微乎其微的稀少。也正因此,在這個世界的外圍窺探並意圖涉獵一番過後,我才清醒的認識到,以我的語文功底,以我的文學修養,根本無法企及並奢望成為這個世界裏的那些高雅的心靈的朋友。那就另辟蹊徑,來慰祭我空乏的心靈裏對精神飽滿的渴望吧。

物質的需求容易滿足,精神的溝壑卻不是那麼簡單就能飽滿起來。不想自己總是在物欲中徘徊,於是開始喜好上閱讀小說。

那些跨時代的,能夠流傳至今的,自然是好的作品,可由於自身史學知識的匱乏,讓我讀起那些作品來,除了體味作者語言的優美與遣詞造句的嚴謹博大,對於裏麵的內容卻時常會摻雜一些驚詫與晦澀難懂的粗略帶過。以至於從頭到尾的讀過,對文章的脈絡和隱含的情感卻沒有明了太多。

當代的作品,那些看似盛行的,能有較高瀏覽量的作品,卻大都是那些穿越、武俠、總裁的言情等居多,然那些卻都是我不屑的。當然不是自傲地認為作者沒有水品,而是那些虛幻的、不著邊際的雲裏霧裏的折騰,會讓我的神經如錯亂般的沒有紋路與方向。能夠汲取的營養自然也是少的可憐。

那就幹脆自己寫點吧。這似乎也正好能滿足我想嚐試並挑戰自我的心理。

可寫點啥那?寫創業?可身邊的那些熟悉的所謂成功者,除了靠祖宗的蔭庇,可以少拚搏幾十年甚至是不用努力就可以富甲一方,寫他們創業的艱辛曆程,還不如寫他們的驕奢淫逸來得貼切,因此是無法下筆的;寫愛情,可別人的愛情咱不知道,自己的愛情卻也平淡的如一碗白開水,沒有影視劇裏那般的轟轟烈烈或淒楚難熬,自感覺也是沒有能敘說的地方。

思慮再三,還是寫點現實的瑣屑吧,寫點現實中雖不是相當普遍,但也為數不少的婚外情感的話題吧。畢竟這好似也算主流的題材了。

說寫就寫,可真寫起來,卻發現這寫作,尤其是長篇小說,真的不是那麼的容易。形形色色的人物描寫,複雜多變的心裏刻畫,雖然現實生活中總能找到相應的人物做為參考,可歸納成語言,用文字來體現那麼多的造型,卻也十分的不易。此時,我才真正能夠體會到那些作者們的絞盡腦汁與冥思苦想。更何況我這原本就沒有啥文學功底可言的初學者那。

開弓沒有回頭箭,遇到困惑的時候,遇到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是朋友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有了繼續下去的勇氣。

大家也許聽說過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彈完琴,聽眾們都被感染的流著淚,他看到後哈哈大笑著說:“嘿!你們都是傻子。”這才是人生與藝術的最高境界。能夠掀動起聽眾的感情,讓聽眾如癡如狂,哭笑不得,而自己卻屹如泰山,不動聲色,這才是藝術上的最大成功。寫作自然亦是如此。但我卻是無法做到,更無法企及這一高度的。恰恰相反,我反而是在沒有引起讀者的共鳴,沒有讓讀者在為故事情節中人物的可惡而悲憤、為人物的傷悲而憫然的情況下,自己卻沉浸在其中不可自拔了,乃至於現實生活中竟感覺置身於故事中一般的不可自拔了。這也許就是因為我文學修養的膚淺,文字功底的粗陋所至吧?也許這正應了那句話俗語“茶壺煮餃子—倒不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