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俊,黃帝後裔,天下諸侯之一,生於高辛,又稱高辛氏。其母見大電繞北鬥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
姬俊生後,有神鳥來朝,世人異之,以為神,有古之帝王像。世時,天下分裂三千年有餘,諸侯互討,百姓疲已,顧此神人誕生,賢哲皆慶賀,知有聖王誕生可一掃天下。
高辛氏成年後,不負眾望,勤政愛民,修甲備戰,高舉軒轅黃帝之名,討伐不臣。其麾下軍隊如獅似虎,有上古軒轅神軍之風采,其他諸侯不能力敵,數次會盟共抗高辛。
高辛氏見此,行一一分化之策,雖然其間偶有挫折,但大勢不改,曆經百年,一統中洲大陸,立國號辛,定都為毫。
一統中洲後,西荒、南離、北冥等諸侯皆恐懼,派遣使者朝中,上表稱臣。高辛氏不忍生靈塗炭,不再掀起刀兵,萬千諸侯大喜,尊高辛氏為人族共主,奉其為帝。
因為五方帝位已有,故高辛便號帝俊,以三足神鳥為圖騰,又自號太陽神。
…………
…………
“人族氣運不對勁!”伏羲麵色凝重地看著毫都中的人族氣運聚集。
三足金烏下凡庇護,又自稱帝俊,再加上其在命運長河中的顯示,這姬俊絕對就是太一真靈轉世,不會有任何錯誤。
以太一的遺澤,帝俊成為和神農軒轅一樣的人王雖然有點困難,但有玄門和西王母等人幫助,絕對非常容易。
可自從四百年前帝俊統一中洲大陸後,便停滯不前,雖然在內政方麵做得很好,可好似失去了雄心壯誌一樣,不在討伐四方。
伏羲可不會認為玄門幾人會這麼好心,有著一統人族,占據人族全部氣運的機會而放棄。要知道他三百年前和軒轅等五人合力還是與元始天尊做過一場,雖然弄出了個不敗不勝之局,但也僅此而已。
雖然伏羲五人沒有使用出壓箱底的絕技,可元始天尊的盤古幡一樣沒有出現,所以伏羲可不會認為玄門會就此熄火,他們必定隱藏著一個大陰謀!
帝俊有真王之資,可再統一中洲厚,這麼多以來帝俊身上的人族氣運帝皇之運一直維持著一個標準的地步,沒有衰減也沒有進步。
但這些年來人道氣運卻一直往帝俊身上轉移,可卻絲毫不見帝俊氣運增長,也就是說有一部分人族氣運就這樣無故消失,或者說是被帝俊截取用在別處了。
其他方麵伏羲可以不管,但人族氣運無故流失卻是伏羲這個人道聖人親自來責問了。所以他便從火雲洞中下凡,探究了一段時間,最終將目光轉向毫都,這個大辛的國都!
“帝俊倒是不負聖王之名,中洲這些年在他的治理下卻是井井有條。”伏羲白龍魚服跟隨大眾進入了毫都城門。
雖然和帝俊分屬不同陣營,可對於帝俊的才能伏羲還是認可的。不管帝俊前世如何,今世他卻是人族出身,也沒有忘記自己人族的身份。
在毫都中逛了半天,伏羲感受到了毫都民眾欣欣向榮之景,不管怎麼說見到人族幸福的生活,他還是很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