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自從統一之後,被天子劃為九州(荊、婁、通、蒼、臨、淩、明、雲、涼),設下十七宮管理。並且將皇城獨自占一雲州,同時,皇城又被分為西三門、東九樓、淩晨寺與帝殿。
其中,屬那帝殿奢侈至極,帝殿四麵被臥龍江所繞,本應直出帝殿的臥龍江,硬硬被改道彙入帝殿前的“鎖龍閘”中,夏季炎熱時,江水從“鎖龍閘”中湧向殿頂,從殿頂的“引龍渠”中成股流下,有去炎降暑的作用,冬季再將鎖龍閘正直門打開,讓江水奔流而去,並隔絕流入,有防寒禦冷的功效。
“鎖龍閘”前有一座山,上麵刻著四個大金字“天子帝魂”!沒錯,這四字完全由金磚砌成,非但如此,當年天子為刻這四字,令人挖空了這山,將金磚堆入山中,據說自從這四個字砌成之後,方圓十裏都能以這四字照明,以至於一些窮秀才每夜都盡量在帝殿周圍借金光刻苦。
帝殿內部,境界分明的劃出五道區域,其中四道最前方分別放有四把顏色不同的椅子,分別是並肩王、魁梟將、翰林侯、首丞相的座位。而剩下的那條過道,隻是留給其餘官員上朝時所站。
再往上看,一把占整個帝殿一半的九色龍頭木椅出現眼前,它分別由紅纖木、橙晶石、黃藤樹、綠油沙、青檀香、藍牙玉、紫魚鱗、黑曜石、光瑪瑙雕刻而成,世人稱其為“九龍扶尊椅”。傳說平時這九條龍都是閉著眼睛的,唯有每一代天子上朝時,這九龍才會開眼!可惜,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因為到這代天子承位後,以不知多少年沒現過真身,但早朝還是按例要上,一切由首丞相全權處理。
待我們再將眼光放到這天下的奇事之上:
這天下,有一聖書(通天筆記),四神令(天子詔,將軍符,王侯曲,精忠令)
這一聖書所指,便是翰林侯手中的“通天筆記”,此書甚至可稱為“活物”,因為天下所有的變動,此書都會一一記載,如果你想知道點什麼,隻需翻閱此書,便可天下在目。
“天子詔”:顧名思義,便是天子下的詔,但之所以稱為神令,是因為傳說敢違背天子下詔的人,必遭天譴。而在早期,有任天子荒亂朝政,妃嬪成群,卻因此壯年病逝,他死後,他三歲兒子任新天子,而孩童紈絝,不稱心的事便下詔成令,已至此,在他在位期間,死傷無數,江山不穩,天下大亂,史稱“詔難”。為此,後代天子特意為為江山社稷所著想,對往後的每一任天子下詔:“以後曆代天子,隻可一後三妃,遵三星捧月之勢。以防亂朝綱,引詔難。”
“將軍符”:為曆代魁梟禁林將的神令,它可無條件號令九州兵馬,甚至是“陰兵”,“天將”。
“王侯曲”:又稱為“並肩樂”,是曆代一字並肩王的護身之令,傳說可讓並肩王禦空,下海,入炎,遁地。
“精忠令”:說是神令不如說是規矩,江湖的規矩。違背,將遭追殺,而追殺的,是一股與曆代江山有過淵源情節的組織——“一字盜”。
無論是天子的朝廷,還是九州的江湖,都流傳著關於“一字盜”的短句:
“帝都驚魂曲,皇城震魄燈,佛前提龍首,回首怒屠城。”
前兩句是“一字盜”在幫助朝廷在皇城的西三門和東九樓與外寇一戰時留下的兩件聖器。
後兩句是“一字盜”兩大人物的驚天事跡,“佛前提龍首”是當年那其中一位大人物幫舊天子偷出“禦龍蟾尊璽”,助一位藩王入關造反並登基,而那大人物在藩王入關之前,為躲過那時朝廷追殺而削發入住淩晨寺,可沒想到這藩王登基後為斬草除根,殺掉他摯愛,並想除掉“一字盜”,也正因如此,在淩晨寺佛像前,他殺了那藩王,把龍首從舊天子身上撕下!又來了次改朝換代。
最後一句“回首怒屠城”,屠的不是別的,便是當年的帝殿,那另一位大人物以一人之力,幾乎殺盡所有帝殿活物。最終被“並肩王”和“魁梟將”合力斬殺,而也由此,史稱“黔窮之亂”。
也因“一字盜”的存在,江湖才能和朝廷平起平坐,共理江山,而且分工明確,朝廷為民,江湖為義,如有違反,合力圍剿,如有衝突,從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