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聖母仗劍作訣,喝聲:“井泉龍神聽旨。”一言未了,隻見半空中紅光繚繞,瑞氣分翔,現出一位神聖,落下雲頭上前施禮,聖母一見,便說:“有大宋將兵,被蟒怪使起毒氣,逆天害人。龍神今夜可將解毒泉運進蘆台關去,救活了宋將兵,是你的功勞不小,玉帝必有封贈你了。”龍神領命去了,即施展神通,到解毒泉中運取寶泉。一刻,乘雲駕霧,雷電交加,遮住了一天星鬥。

是夜,王懷女、段紅玉回至關中,令人接水,丹墀之下,排列了數十個瓦缸。一時隻見雷電大作,猛烈狂風一陣,驟雨傾盆,龍神顯聖,關外半點俱無,關內地水有一尺,下至天明而止。小姐、王夫人乃傳令眾將兵,取水分服,數十缸已滿。眾人飲下聖水,吐出惡水,個個精神恢複如常,一齊頂禮,當空拜謝。王夫人對狄爺說知,大喜,龍神回山,上複聖母法旨。

卻說南蠻營中道人,隻因箭瘡未愈,二來仗著宋兵中毒,待他人人自死,一連靜養營中幾日,方才令人前來探聽。但見關中四城門緊閉,城樓上旗幡招展,劍戟如林,騰騰殺氣。有探子報回,道人驚疑,隻得帶領人馬向關討戰。城中無一人出馬,道人無計可施,隻得收兵回營。

孫振自從在襄陽城逃出投降了,南王封他為參謀之職,他得苟存了性命,在南王跟前百般奉承。知南王好美色,就命了家丁往民間四下找尋,遇著有美貌的青年,不論民妻或女,立刻搶了就獻於南王。依智高乃好色之徒,自然喜悅。至此,君臣相得,孫振之言,無有不依,加封為大夫之職。

偽臣中有正直的,心中不悅,又難與爭衡。諫止南王,反惹其怒,或被誅,或趕逐。剩下這些奸黨佞人,多來奉承孫振,相助逢迎南王。須乃反叛當滅,實乃萬民遭殃,收了這奸臣,受著萬民嗟怨。他在此做了高官,有馮氏夫人時常埋怨,說他因害狄青,反害他父親:“你今在此為官享樂,嶽丈在天牢囚禁,其心何安?況且當日逃出之時,也虧得我父有書到來,通知逃脫,不然,一家已作刀頭之鬼,今日得安,你亦不記前恩了。”日常埋怨於丈夫。孫振說:“夫人不必煩惱,下官於嶽丈的恩德豈敢有忘,時常在心,他陷於大宋天牢中,恨無機會可救,今日已想出一計來,可以救脫他,到此同享榮華了。”夫人說:“相公有何妙計救得妾父到來?請言其詳。”孫振說:“夫人,要救得脫嶽父,隻須其精細有識的家人數名,暗到汴梁,交結這獄官,說是你家老夫人差來服侍太尉的,多與金銀送他,且先到你母親處通知此事,待下官傳書與嶽丈觀看,知會其意。待十天、八天不定,尋些機會,黑夜中將獄官殺了,暗中放出嶽丈,帶了嶽母,一同逃出,到來共享榮華,有何不可?”孫振此計可救脫太尉與否,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獲私書奸謀盡露拜戰本旨意參詳

詩曰:

叛臣狡猾曲腸多,欲救同謀出網羅。

奈何天眼昭昭顯,敗露行藏計反疏。

當下,夫人聽了丈夫之言大喜,說:“相公果然妙計,在於何日行事的?”孫振說:“下官即日修書,明日可往了。”是夜,夫妻商議,修了密書。到次日,挑選了十名能幹家丁,帶藏密書信,叮囑一番,出了昆侖關而去。

卻說狄元帥隻因妖道厲害,毒氣傷人,不許眾將出敵。妖道隻因眼目受傷不愈,亦不前來討戰,狄爺一日思量,儂智高攻下粵西邕州得了昆侖關,前月已差李義探聽他虛實,已有一月餘,打聽明白正在回來。他帶小軍五十名扮作京差模樣,隻見前麵遠遠來了十多人,一見數十名京差,即閃閃縮跑在樹林裏麵。眾兵丁見此蹺溪,大喝一聲:“你是甚麼人在此埋伏,不是行刺客定是盜賊了。”說未完,早有一人應聲呼:“將爺不必見疑,我們十人乃是近處小民,隻因探親吃酒,是以夜晚回來。”言未了,此人身上一把刀脫下地中,眾小軍見了越覺思疑,有一軍人稟知李將軍,李義聽了即前來喝道:“黑夜行走,身上又有腰刀,必非良善之人,何須與他爭論,且拿住搜他身上,看他人人可有刀斧否?”眾兵上前要搜。

原來,孫振的家丁,十人內有一人藏書的,心中著急,這十人原是孫振挑選的,有些武藝,他仗著本事,初時隻道以言說就罷了,今見眾人要搜,怕甚麼數十個官差?大怒,罵聲:“賊囚,朝廷養你是巡查敵國奸細,不是教你欺壓小民!若要搜時,隻怕你有性命之憂。”李將軍聽了大怒,喝眾軍擒拿,十人早拔出腰刀,眾人一齊動手殺將起來。黑夜中刀斧交加,原來十人果有些本事,鬥了多時不能拿獲。李將軍大怒,提出雙鞭衝入中央,左一鞭死一個,右一鞭跌一人,不一刻,打死五六人,剩下幾個思量逃走,也脫不得,被眾人亂刀砍於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