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投降,何不與他同回營?”狄元帥說:“雖允降,隻要回至蘆台關辭別王蘭英父母,是以不得同來,大約三天他就到了。”王元帥大喜:“小姐既降了,不待穆桂英到來,此陣可破。但他進陣必要兩人的不表宋營議論。再說段紅玉在廟祈神,遇見狄元帥當麵許他歸降,滿心欣悅,二人說說笑笑已回至蘆台關。小姐忽然想起一事:“想這王蘭英已然與我結拜姐妹,但要這三顆陰沙方能破陣。但此乃他隨身至寶:此寶神通廣大,祭起神鬼不能近,豈肯容易與我去破陣?”又思需兩人進陣,方得照應。思思量量,不覺回關。
進至宮房,二人更衣坐下,宮女奉上香茗。段小姐開言說:“破陣法寶首用陰沙,不知賢妹肯借與愚姐一用否?”公主說:“姐姐,你一心要去救出狄公子,借此寶貝,但此顆寶沙,鎮守蘆台關全憑此寶。雖然借你一用即可,倘一失去,非同小可,奴實放心不下。但與你姊妹之情,焉能不成全姐姐姻緣之事?不苦與你同去,又得助姐姐一臂之力,又免奴擔心,豈不為妙?”
段小姐聽了大悅,說道:“若得賢妹如此用情,真乃厚交過於同胞。”公主說:“雖然如此,但不可泄露風聲,倘被父王聞知,其罪不小。隻要如今想一個脫身之計方為穩當。”小姐說:“此何意也?”公主說:“明日必須稟知父王,隻說蒙雲關失守,姐姐前來特為請救,要我同往退敵。大王若允,那時與你同去,不允,才借寶沙與你用罷。”段小姐說聲:“有理。”不覺天色已晚,各自安歇。次日五更,天尚未明,二人梳妝,一同上殿。
又說這王凡,生得身材魁偉,頦下一把胡須,使一柄九環大刀,一百二十斤,坐下一匹獺像,有萬夫莫敵之勇。自從依智高反叛,他未曾挫敗一陣,實為頭功,是以蠻王封他為常勝王,命他鎮守蘆台關。此日在殿前商議軍情,忽左右報說:“公主到來。”言未了,公主、小姐一同上前行禮。王凡見女兒與一青年女子在階下見禮,便問:“吾兒與那位姑娘免禮。此位是何人?”王蘭英說:“父王,這女子乃蒙雲關段小姐,昨天前來求救。他關被宋人攻打甚急,要女兒同往相助。兒念著金蘭之誼,本欲前往相助,但不敢自專,特來稟知父王。”不知王凡允否,下回分解。
第二十五回議破陣金蘭同誌計劫營段洪失機
詩曰:
金蘭契合義相投,大破純陽用計謀。
降宋棄蠻歸聖主,姻緣得遂樂同儔。
當下王凡說:“我兒,段小姐與你姐妹之情,你當相助。此去若退了大宋軍馬,即要回來。但是我久聞人說,楊家人馬個個善於術法,狄青善於用兵,你前去且要小心,勿倚恃法力,輕敵必然有失。”公主領命,二人拜別王凡去了。公主又進宮辭過母親,也是一番叮嚀。出宮門挑選了一萬精兵,二人並馬起程,向蒙雲關而來。
自辰刻催兵趕路,至二更天方到關下。立下營來,用過晚膳,公主呼:
“姐姐,你我前去破陣,反去助了敵人,與反叛何異?須要偃旗息鼓,做得機密,休使外人知道的。”小姐說聲:“不差。昨日我看兵書上麵寫的明白,說此陣有二正門可進,台上麵有天兵神將把守;中軍凝結純陽之氣,都是這和尚煉就陽氣發勝,日則難攻,夜則易破,隻因陽衰而陰旺也。用五千軍馬各進一門殺入,黑夜中這和尚縱有法不敢用,恐傷了自家人馬,一陣成功救出狄公子。夜來神鬼不知,與賢妹各各回關去,你道如何?”公主說:“姐姐之言有理。”二人商議已定。公主又呼:“姐姐,不知王和尚之陣到底擺於何處,今不過二更餘,何不先去探查,看其如何?”段小姐說:“你我前去探陣,誠恐爹爹合王和尚看破行藏,反為不美。不如命精細軍人前去探聽為穩當。”公主稱言:“有理。”即差人去了。
卻說王和尚自從困了宋將幾人,連日出陣到宋營處挑戰,並無一人出馬,心中不悅,與段洪商議:“宋將不敢前來打陣,如何是好?”段洪說:
“宋將畏懼此陣厲害,不敢前來,定然另有設施。依我愚見,今夜帶領人馬前去劫他的營,撣師在後接應,一陣可以殺他片甲不回了。”王和尚大喜,說:“老將軍高見不差。”說完,時交三鼓,段元帥即差二子段龍、段虎,各帶三千軍馬、副將各五員,為左、右翼;自為中軍;王禪師隨後接應。令下,各去打點。禪師令卜貴守住法台,自己帶了隨身法寶而去。
先說王蘭英的探子來報,說:“此陣在西南方,離關十五裏,陣式周圍四十餘丈方圓,有門有戶,一派毫光,其中奧妙小人不知。”小姐二人見探子報明白,公主說:“今已知陣在西南,不用帶兵殺入。我向南門殺入,你向東門殺入。退了天兵,你於台下放火,乘亂可用法脫出宋將了。”此時,公主駕起雲頭;段小姐帶兵一萬,偃旗息鼓一程,到了離陣不遠,埋伏於茂林,待陣一動然後殺入。
先說王蘭英駕雲來到陣前,看見陣內黑氣衝天,四角毫光閃閃,暗說:
“此陣果然厲害。我若無此顆神沙,焉能破得此陣,自然立足不住的。”言未了,台上旗幡一動,眾天兵大將殺來。公主葫蘆內放出寶沙,咒念真言,一撒,隻聽得一聲雷響,猶如天崩地裂,神沙光亮將黑暗衝散了。陣中旗幡自亂,陣內鬼哭神嚎。眾蠻兵隻當作宋人來打陣,黑暗中不分真假,刀斧交加,自相殘殺殆盡。天兵神將回避神沙,俱升天而去。卜貴不知何故,嚇得目定口呆,有法不能施展。公主見天兵走散,法台上隻剩一僧發振騰騰,公主飛跑上台,一刀斬於台下。南兵眾將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