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韓言的兵鋒(2 / 2)

楚州攻下的當天,韓言便上書李濼,請他派遣得力官員趕赴楚州,並留下一部兵馬守城。之後馬不停蹄,揮軍繼續北上。

十一月二十八日,韓言督軍猛攻淮北重鎮下邳,並在城外深挖壕溝,廣置鹿角,顯然是做了長久的準備。北唐下邳守軍連發了三道告急文書。

韓言的銳利兵鋒讓北唐徐州大營的鎮守使曹士選震恐不已,下邳已是徐州大營最後的一道門戶城池,吳軍上一次攻到下邳還是四五十年前的隆興年間。自己在把楚州等地守軍北遷之後,近六成的兵力都布置在了下邳,算上城內原有的守軍。也能湊出一個整編軍的兵力,更何況下邳城高池深,百姓又多是歸附北唐已久,不想淮西那樣不被守軍當人看。再征調些民力,怎麼著也能收個半個月以上啊。可是這還沒到一天呢,告急文書就來了。

無奈之下,曹士選一方麵安慰下邳守軍,且抽調小股的精幹力量在外圍尋找機會劫擊吳軍的糧草,一方麵他開始在徐州城下達戒嚴令,進入軍備狀態。征召城中男丁編入預備軍隊,加固城防,堅壁清野,把徐州城外的糧草撤人城內。

同時,他向江南行轅和山東方麵求救。尤其是山東一地,自從胡人入侵河北,兵鋒觸及德州以來。在崔伯稜的支持下,濟南行轅都督高宗昌已將兵力擴充至六個軍近十萬人。盡管這些軍隊大多是草草成軍的民兵武裝。但是有總比沒有好,

更何況東吳隻是強在了韓言這個三軍統帥上,要是說他們的軍隊嗎……哈哈,今天的天色其實不錯。南人暗弱,自古如此。

十一月三十日,在泗州陷落後便動身趕赴徐州的江南行轅麾下兩個整編軍,一個混協軍,進入徐州,加上山東方麵的三個個混協軍和徐州大營裏原先的軍隊及征召的民兵。曹士選的兵力已經接超過十萬。

手裏的兵力已多,曹士選的膽子也開始大了起來。軍官沒有不想立功的,徐州大營的身份在北唐的諸多軍鎮裏算得上是尷尬,手裏也是握著數萬雄兵的將軍,但是位置卻是個鎮守使。當初北唐剛剛立國的時候,兩淮還是在拉鋸中,徐州算 得上是前沿,因而兩淮的最高軍事長官都是在徐州建立行轅。

但是隨著北唐在兩淮戰場的節節勝利,徐州的地位一再下降。到了景熙五年攻下壽春後,曾布雖然隻是壽春都督,但是憑借著聖恩,卻是以淮西都督的身份直接掌管淮泗各處事宜。自己這個徐州大營的鎮守使在職位上低了一級,吃了不少的明虧暗虧。

要說兵力不足,山東那塊地方常年也就隻有兩三個軍,濟南照樣建著行轅。曹士選今年也有四十五了,在徐州大營鎮守使這個位置上呆了也過了十年了。自然也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建個行轅當個都督什麼的。

如今韓言的名聲是如雷貫耳,聽說連乃蠻的蒙塔裏都聽說過韓言的名聲,誰要是能在戰場上擊敗韓言,那可真是潑天的功勞,想不升官發財都難。

莫看韓言現在勢不可擋,摧枯拉朽。但是多場戰鬥下來,吳軍自身也是有不小的傷亡。韓言的嫡係新編第六軍、第十一軍又奉命留守在了楚州和泗州。再刨去羅澤南的那支水師,韓言手中的兵力也不過是五萬出頭。

這五萬多的人馬還要兼顧下邳城內的守軍,真正能用來阻擋自己的又能有多少人。在大多數的北唐軍官看來,東吳除了水師還能算作軍隊以外,其餘的吳軍,和那些剛拿起槍的農民們實在是沒有多大的區別。

十二月初一,徐州大營鎮守使曹士選出動麾下七個混協軍六萬餘兵馬,南下支援下邳守軍。

二正當東南各處唐軍的視線都聚焦在淮北下邳的時候,東吳真正的北伐大軍才剛剛露出了獠牙。

十二月初一,同樣是在這一天。東吳皇帝李濼出動解煩、無難、疾風三部禁軍並南昌、九江、杭州、池州四大行營共計大軍四十五萬,鎮東大將軍陸雲。無難諸軍都督史浩等諸多元老宿將盡在軍中。自壽春而出,直撲北唐的江南行轅。

武昌吳慶之所部更是出動了三個整編軍的兵力,在行轅參謀吳延年的指揮下,一舉攻下興慶府,保障了大軍的側翼不受襄樊唐軍的威脅。

自隆興年間北伐之後,東吳再一次出動了數十萬規模的大軍攻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