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的人(下)(1 / 3)

這汪彥直是京兆尹,當初趙德昭欲抽兵南下的時候,群臣大多反對,隻有這個汪彥直一力支持,更是當庭口若懸河,舌辯眾臣,很是意氣風發。如今事情成了這個樣子,他還是一味地迎合聖意,全然沒有顧忌家國利益。崔伯稜身出河北,自然不會給他什麼好臉色看

“伯稜兄何必取笑。”汪彥直神色淡然,看不出半分喜怒,想來這些日子以來,他所受到的口誅筆伐,決計是不會太少,緩緩開口說道:“漢中才剛剛拿下不久,梁國公的大軍要是北上,不是被西漢鑽了空子?”

“那汪大人的意思是,這口子不妨讓給蠻子去鑽……”

“好了。”坐在上首的韋莊眼看兩人的話是越來越出圈了,隻能出聲止住。心道真是關心則亂。利令智昏。這崔伯稜也是宦海浮沉二十載的老臣了,平日裏的目光見解也是一時之選。可是事關河北,終究是一葉障目了。

汪彥直寒門出身,祖上三代都是泥瓦匠,其人本身也不是魏玄禮那樣鐵骨錚錚的直臣,說到治國手段也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是十多年間,他就從一個八品的功曹升到了正三品的京兆尹,掌管著天子腳下。

京兆尹是個什麼職位?官雖大,不至最大。權雖重,不至重權。那麼多的皇親國戚、將門勳貴。那麼多的清流領袖、朝堂重臣。全都聚集在這裏。對於尋常官員來說,貪不能貪,罰不能罰,簡直是個火山口。但是汪彥直卻坐的穩穩當當,如魚得水。

憑什麼?憑的就是四個字“深解上意”

如今河北戰場上,燕京留守府全軍覆沒。胡人的軍鋒已經抵達檀州。滿朝文武,十個裏麵有十個說要從西南調兵北上。在這種情況下,一向做事玲瓏的汪彥直,居然敢一力支持皇上之意。為什麼?因為他的身後,就站著皇上。

整個北唐都是趙德昭的,你就是再有理,但是站在了趙德昭的對麵,還能有什麼好?

韋莊緩緩說道:“都是為國效力,何止於斯。”

“河北已失,難道我們再眼睜睜看著中原子弟白白戰死嗎?”崔伯稜眉毛都擠在了一起,顯然很是冒火,沉聲道:“滿朝文武,豈止一個魏石頭而已!崔某今天就是拚了這條性命和烏紗不要,也要說動皇上改變心意!”

“算老夫一個!”

“不要忘了李某人!”

一時之間,可謂群情激憤。於私,河北燕京一戰,路家、薛家等家族替北唐戰至最後一刻,然後,除名北唐世家之列。這不由得讓這些部堂高官心中有些兔死狐悲之感。路家和白家、時家等許多將門一樣,曆代都是出將軍,和朝廷的關係是千絲萬縷,今日這個屋子裏的,也不是沒有受過路家提攜之恩。

而薛家就更了不得了,薛家的男丁並不怎麼興旺,可是女子卻曆代十分有名,世人常笑言。“大丈夫處世當做三件事,金榜題名、封萬戶侯、娶薛家女。”今日這滿屋子的人裏,便連那個一力支持趙德昭抽兵的汪彥直也是薛家的女婿。燕京淪喪,不知道有多少,家中子弟未過門的妻子,慘遭了蹂躪。又有多少返親的夫人,一去不能再回。

倒不是這些人和自己的妻子有多少的真心,功成名就易變心,和自己發妻形同陌路的不在少數。隻是這些人當初通過成為薛家的女婿,很自然地就可以形成一個關係網,而這個網隨著薛家的延續隻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他們可以很輕易地在這裏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比如,升遷的路子。比如,聽話的下屬。但是隨著薛家的倒下,這張網就會漸漸失去價值,最終,成為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