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壽春失陷之後,世家和皇室曾經達成過短暫的協議。以方家為主的四大家族派出私兵,會同六個軍的朝廷軍力,死守長江,固守江北安慶,伺機奪回壽春。在此期間,朝廷供應四家糧草。
那一戰北唐最初的目地隻在於壽春,眼見東吳眾誌成城,也就沒有再深入長江一線。而白憲撤軍之後。淮西短時間之內隻有曾布的十萬兵馬。可當時方家一族的兵力就已經不止十萬,更有朝廷及其他世家的兵馬相助。
如果那時方家揮軍北上,縱然不能恢複壽春,但是將戰線推進至舒城一線卻是大有把握。可是方家在淮泗屢戰屢敗之後,畏敵如虎,根本不敢再提北伐之事。眼看著江河淪喪,卻是隻顧自己歌舞享樂。
那時李濼奉命督軍淮東,也曾率軍雲集安慶,期待北伐。但是日日不過是受到方家的盛情款待,攻略壽春之事卻是遲遲不見提起。直到趙德昭調來援軍,曾布建立壽春行轅。這反攻的事情,隻是不了了之。
一次方家宴會之上,他救下了因為打了一個噴嚏而要被處死的韓言。
其實以李濼一貫隱忍的性格,未必會管這些閑事的。隻是那時他眼見山河破碎,但是一眾高官重將卻不思進取,整日整夜隻知道醉生夢死。心中鬱悶之下,才有了這一樁善舉。
“朕難算一個好人,卻總算在那時做了一件好事。”李濼看向韓言,目光中有些許溫暖的力量,緩緩道:“好人好報這句話,在遇到你之後,朕當是深信不已。
“臣惶恐。“韓言當即跪下,沉聲道:“若不是陛下相救,臣隻怕早已死在方家手上,之後若不是陛下給予機會,臣也不能有今日際遇。”
“朕自登基以來,日夜所想,不過是中原之誌。”李濼擺了擺手,讓韓言起身,道:“可是朝中世家處處掣肘,可是自古以來,未有內部紛亂而破敵於外者。方家在戰場上一敗再敗,但是內鬥卻是不遺餘力。其他世家也是各使手段,在朝堂明目張膽地爭權奪利。皇室一脈的才俊棟梁大多死在當年的奪嫡之役。這些年來,朕雖然力求恢複,但是軍中可信大將卻是少之又少。若是有半分可能,也不能任你在壽春那般聽天由命。”
“陛下英明神武,隻需勵精圖治數年,蓄養精兵。北伐中原必定功成。臣願誓死追隨陛下,開創千古功業。”
“好了,好了。”李濼淡淡道:“你昨天夜裏可是遇到刺客了?”
“恩,除了方家餘部之外,還有一些江湖上的刺殺高手。”
“你的人頭可是很值一些銀子啊。”李濼微微歎道:“各大世家、鑒聞局、劍閣、還有江湖上的一些零散殺手。之前派給你的那批侍衛呢?”
“對戰鑒聞局一役後,活下來的不到十人,臣把他們全部留在了壽春,入了軍職。臣這次入京城,帶的是壽春一戰活下來的將士。”
“竟是慘烈至斯。”李濼心中一怔,對於淮西這數場戮力血戰,他原先隻在軍情堂報上看過。韓言本不是自誇之輩,他也不甚了解。他當初派出的護衛足有數百,雖然不能說個個都是武功高絕的少有好手,但也是至死不退的勇士。如今數百人隻剩下十人不到。韓言所擔著的風險,自是不言而喻。
“待會兒朕再撥一批侍衛予你。”
“謝陛下隆恩。”
“你替朕光複淮西,力掃百年頹唐,烽火漫天,無有一敗。你讓不可一世的北唐悍卒覆滅壽春,使知東吳有人。”李濼看向韓言,緩緩說道:“無論如何,堂堂朝廷一鎮督候,總不能喪於宵小手上。”
“謝皇上隆恩!“
“韓言,你要好好活著!“雄才大略的東吳皇帝真誠地看著眼前年輕將軍的眼睛,慢聲道:”當年孔明相遇劉備,便獻隆中對策。而今你淮泗大勝之後。獻宣德對策。孔明用二十七載光華成就不世功名,蜀漢基業。希望你用二十七年,成就的是東吳的千秋萬代。“
韓言一跪到底,沉聲道:“臣自當肝腦塗地,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