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臉色通紅,仿佛連耳根也紅透了一般,她天生麗質,更兼家世顯赫。平素裏自然不乏甜言蜜語之輩。隻是年紀輕輕便能聲震天下的俊傑,哪一個身上沒有渾身的硬刺和脾氣?除了那個癡戀方書瑤的吳延年之外,又有哪一個東吳的少年,願意說出這般的話語。
若若則是在一旁大點其頭,一副我也是這麼覺得,你眼光確實不錯的樣子,我看你很是順眼。大家以後一定要多加交流這方麵經驗的樣子。
此時船中漸漸傳來清冷歌聲,柳朝雲已經退下,一名妙齡女子身著輕紗,於清冷月光之下迎風輕舞,長袖若回風之流雪,彩帶輕飄如飛蓮。曼妙舞姿,看得眾生皆是如癡如醉。朱唇輕啟,柔婉動人的歌聲緩緩而來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曲乃是柳雍所做,當年柳雍殿試不為宣帝所喜,回到家中,其兄竟是將其掃地出門。以致柳雍流落街頭。當時可謂柳雍一生最為慘痛的一段時光,幸得一青樓女子相助,不僅將其收留,還給與其錢財南下闖蕩。至分離之時,柳雍筆墨揮毫,做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詞曲。
多年後柳雍發跡,再回建業,卻得知當年的女子早已死在了一場病中,心中悲傷不已,至柳雍身死之日,終未再娶妻。無數青樓女子感念柳雍用情之深,以至於這首詞曲幾乎成為青樓第一詞曲,其中悲傷之深,實在催人淚斷。
書生輕輕歎道:“當年柳雍若是能夠收斂鋒芒,也不至於一生苦楚。”
“若是他當年曲意逢迎,早已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又怎麼可能流落街頭。“韓言微微搖頭,輕聲歎息道:“一因一果,或許早有注定。”
書生微微一怔,確實沒想到韓言這樣沙場奪命的將軍,竟會說出如此話語。
自古以來,將軍握劍,伏屍百萬。若真是信了因果輪回,這些手上塗滿鮮血的將軍,便都不用活了。
“看來今夜的花魁,要流落別家了。”
書生眉頭一挑,那女子雖詞曲淒切,舞姿曼妙。但是在她看來,卻是不及柳朝雲那別出心裁的一曲。輕聲道:“將軍以為,柳朝雲不能奪魁了嗎。“
韓言淡淡一笑,道:“柳朝雲師從蘇公,當是秦淮第一女子無疑。然而柳朝雲已連奪三年花魁。在下雖居鄉野,卻也知道這胭脂秦淮,還從沒有哪一位女子,能連奪四屆花魁,便是昔年的蘇小玉都不能夠。柳朝雲才情固然無雙,可是比之蘇小玉……閣下可以為能勝過否?“
蘇小玉本是世家女,與韓虛宜指腹為婚。後慕容長峰兵鋒所指,中原淪喪。蘇小玉流落江湖,進入青樓。
那年,韓虛宜獻計李源,令慕容長峰數十萬鐵騎於建業城下灰飛煙滅,風光一時無兩,大江南北,黑山白水。無有不知李源幕僚軍師的威名手段。而蘇小玉卻不敢相認,唯有眼淚吞咽肚中。
隻是當時蘇小玉早已是豔名遠播的秦淮名妓,兩人終有一天不可避免地遇見。當時李源已經將自己的親妹賜婚韓虛宜,然而韓虛宜在見到蘇小玉之後,居然悔婚公主,頓時朝堂轟動。
李源雖愛惜韓虛宜大才,卻仍是將其打入大牢,準備磨磨他的性子,且揚言欲將其斬首。
韓虛宜下獄之後,黎民百姓自不乏跪求皇恩,萬民書之事更是不必多言。但是李源卻遲遲未將韓虛宜放出。
可憐蘇小玉一介弱女子,又無通天本領救出情郎,隻能苦苦跪在公主府前,求公主原諒,並說自己願意遠走天涯。
想那公主何等尊貴身份,豈能接受你“不要之物“?隻道蘇小玉若是自盡,便求皇兄放出韓虛宜。
那蘇小玉本也是聰慧之人,隻是當時關心則亂,更想不出其他辦法。拿出當年韓虛宜送她的頭釵,竟是當街自盡。
此事一出,頓時民怨沸騰,李源得知之後,氣得當殿掌捆其妹,並親自與其趕往獄中,給韓虛宜賠罪。
當時韓虛宜並未多言,隻道令公主替蘇小玉服喪便是。
那公主自是不肯,隻是在李源死命逼迫之下,不得不答應。韓虛宜挫敗慕容長峰數十萬兵馬,避免江南生靈塗炭,百姓亡國滅種。在民間享譽極高。蘇小玉出棺之日,萬民相送。
韓虛宜一路沉默不語,可是在蘇小玉下葬之後,突然拔出利劍,竟是當著赫赫皇家威儀,當著一眾百姓的睽睽眾目,一劍刺死了扶棺哭喪的李源親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