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次,李曜卻不打算責怪應如實的“大膽”——或許可以稱得上是無比忠心的行為——李曜從應如實臉上看到的除了被他識破後應該會有的惶恐,還有焦急與擔憂,這是應如實在擔心他的鐵證啊,一個人的表情在他遇到危難之時是最真實的,應如實此時此刻的表情,李曜看了很是滿意。
應如實雖是接替李齕的人,也和李齕相處了很長時間,他能夠晉升到李曜身邊,李齕也是出力頗多,可是應如實和李齕的性情卻很不一樣——李曜知道應如實曾經服侍過先帝,是先帝很喜歡的一個小宦官,先帝去了以後,應如實曾傷心欲絕,李齕見這個後生如此動情,也就很動容,主動接納了應如實,讓他沒有離開大明宮,反而重新回到了內侍省,職位比之前還要高——這一切都是李齕帶給應如實的,李曜清楚記得,應如實第一次侍奉他,正是李齕舉薦的,因為李齕的努力,李曜對應如實沒有繼續心存芥蒂,放心的讓其待在禦前侍候。
無數個夜晚,李曜都很恨李齕——恨他跟了自己十幾年,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做事利落,可才進宮沒多久,李齕竟然敢做欺瞞他的事情——為了給後宮中所有的宦官和宮女們一個警示,李曜不得不慢慢疏遠李齕,甚至將他趕到無人的角落裏,做著最卑微的活計,讓他承受大起大落的挫折感,也讓後宮中所有存有野心的人看看李齕這般淒慘的下場——什麼都沒有得到,本來擁有的一切也都失去了。
為了嘉獎認真用心且忠誠的人,李曜快速地提了應如實——應如實是這方麵的典型例子——聽其他和應如實一起進宮,一起在先帝麵前侍奉的宮人們說,應如實是他們中間最聰明的一個,也是最體諒先帝的一個,而且心地善良,實打實的淳樸,老宦官黃有柏瞧著小哥兒俊俏且能幹,便收了應如實做幹兒子,但其間老宦官黃有柏做的一切壞事,應如實都沒有參與,也是因為應如實平日裏恭敬的態度很好,老宦官黃有柏才沒有對應如實這種不參與的人進行毀滅。
總而言之,應如實是一個難得的宦官,既有赤膽忠心,也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謹慎的處事之道,心裏也跟明鏡兒似的,不對的,堅決不做——李曜了解了之後,很是喜歡應如實的這種態度,這是李齕所沒有的,李齕跟了李曜十幾年,是從小就跟著李曜的,但李齕身上的毛病實在不少,上次隻是冰山一角,其餘的沒有被人發現,被人揭露出來,李曜也就打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可李齕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沾惹上的事情不大不小,不偏不倚,正好撞上了即將要在全國之內推行的新法——尚書仆射兼任刑部尚書的艾洄正愁沒有個“示範”,給全國的百姓和官吏敲一個警鍾——上天助力,李齕栽了,艾洄依照新法辦了,也給全國的百姓和官吏敲了一個警鍾,也給新法吸引了很大的民心,得到了不少人的擁護。
李齕有罪,李曜處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保他,而是一直在內重用和提拔應如實這樣的人,在外一直鼓勵與支持以艾洄、陳皎然、蘇明等為首的維護新法的人,甚至不惜和親生妹妹萬載公主翻臉,“老死不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