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淒風寒雨是駸駸(下)(2 / 2)

所以,從今往後,你不準再教我的孫兒和孫女這些了。”

因為這樣“古怪”的理由獲罪,蕭妃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她要跟婆婆據理力爭一下,讓婆婆劉昭儀看清楚她的兒媳的真正的樣子。

“母親,兒媳從來沒有阻撓過時明的前程,時明要去秦州,兒媳想著那地方亂,時明去了豈不危險?便告訴了父親,父親也覺得時明身為高貴的皇子,不宜到那危險的地方,與時明說了,時明不以為然,終究是去了,經此一件事,兒媳知道了時明心中的遠大抱負,很是欽佩時明,也更加愛戴時明了——兒媳從未做過損害時明的事情,母親不要冤枉了我啊。”

說這話的蕭妃已經敢於抬起頭來看著婆婆劉昭儀了,蕭妃的悲憤之情溢於言表,滔滔不絕的話包含了對婆婆劉昭儀強勢的不滿,道盡了自己的一片好意,和為家的拳拳之心。

“兒媳之所以要在阿寧和阿釀這麼小的時候就叫他們讀書寫字,要讓他們懂得為人父母的不易,作為子女者要孝順,實在是兒媳心中就是這麼想的——兒媳有時莽撞,惹得母親生氣了,母親罵我是應該,可母親不應該說我的父親,父親從未說過您的半句壞話,兒媳不知道那些難聽的話都是誰說與母親的,兒媳保證,父親知書達理一輩子,從未說過母親是‘劉氏’‘婦人’等一類話——這些是不太尊重的稱呼,在蕭家,都是不允許子孫說的,母親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錯怪了好親家啊。

兒媳從小受父兄姐妹的熏陶,覺得父母恩情是最大的恩情,有了阿寧和阿釀後,兒媳就想讓阿寧和阿釀都能知道這些情感,要好好孝順父親,孝順祖母您,所以就在平日裏多教了他們一兩句詩,阿寧聰明,不幾日就學會了,也有些懂了,自那之後,進宮來看母親您的次數不久增加了嗎,阿寧知道了孝順為何物,首先就想到了母親您,兒媳認為這樣的好事應當多,不應當少——如果母親認為兒媳做法不妥,兒媳便不教了,但兒媳不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對,母親應該三思。”

蕭妃見今日已經與婆婆劉昭儀再次撕破臉了,也不再藏著掖著,頂著極大的壓力,說出了劉昭儀最不願意聽的話。

“母親,您盼著時明成器,能當一個好殿下,甚至能成為儲君,成為像陛下那樣的人——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龍,可子有時候不適合成龍,時明就是這樣一個人——我與時明是五年多的夫妻,非常清楚時明的為人——時明他,並不適合做一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