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曜笑道:“我兒子孝順我,準備了十年之久的大禮,沒有什麼比這份心意更珍貴的禮物了——倓兒適才所言,讓為父又想起了往日的時光,咱們一家人在東宮裏熱熱鬧鬧的,那時你們幾個兄弟也都還小,修兒和優兒還都在,郗國也沒有變成今日這個樣子——”如果一切都是最初的模樣,該有多好。
鳳凰年,是李曜記憶中略帶壓抑但卻比較幸福的一年——鳳凰年間的他停止了顛沛流離的藩王生活,坐穩了儲君的寶座,兒女也接連降生,李修和李優的優秀讓他很是欣慰,李倬忠厚,是很好的長兄,李儉和李信還整日追著李倓打鬧,李佐沒了母親,日夜哭鬧,沒辦法的李曜隻得將他送給宸妃撫養,伊始宸妃也不能夠安慰他,還是李曜的正妃王氏拿出了威嚴,將李佐嗬斥了一番,小李佐才不敢苦惱了,那委屈的小模樣,李曜至今還記得——李佐和郗國,是已經逝去的和妃留給李曜最後的念想——李曜無比珍惜與珍愛,想教導兄妹成才,可老天不遂人願,郗國生病,聰明不再,李佐也一日比一日古怪,什麼話都藏起來,不讓父親和其他人知道——時光荏苒,有些人已經不複存在,存在的人也早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模樣了,不能不讓李曜發生感慨。
李曜笑中帶淚,淚光星星點點浮現,李倓忙伸出手來,還如幼時為父親拭去眼淚一般,為哭泣的父親擦去眼淚,嘴裏還說著孩提時說的話,“父親,別哭,倓兒知道錯了——”
李曜自個兒將眼淚擦去,重新換了姿勢坐下,喝了一口酒,道:“不說那些了,今日為父要你前來,乃是要為你踐行——你去秦州之事,為父不想鬧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所以就沒有擺出送一個王子應有的排場來送你,今日在武英殿,為父陪你喝著你自己釀造的美酒,咱們父子二人說些交心的話兒,就權當是為你踐行了——等你歸來之日,為父頂會為你大擺慶功宴,好好給你一個賞賜。”
李倓笑道:“父親此言差矣——兒子不覺得那些排場和擺闊是值得誇耀的事情,能和父親在武英殿裏喝酒談心,兒子覺得勝過所有的誇讚與賞賜,兒子沒有做什麼利國利民的大事,也沒有和眾位將軍一樣在戰場上為大燕殺出萬裏江山,所做的事情乃是微不足道的,兒子受不起父親口中所說的慶功宴和賞賜,兒子歸來之日,還是希望能夠和父親一起在武英殿內喝著酒,談心,足矣——
其實,在這一點上,兒子非常佩服父親——父親身為大燕皇帝,富有四海,卻從不奢侈,在平日裏力求節儉,如今經過父親的努力與倡導,先帝時期的奢靡之風已經漸漸得到了改變,父親對自己和身邊人的嚴格實在是一樁好事,兒子認為父親的這種嚴格要求不能放緩,我們身為皇室宗族,更要以身作則,為天下之典範,兒子懇請父親將兒子名下的食邑收歸朝廷所有——兒子年輕不知世事,又不會整理家財,食邑在手隻會浪費,還望父親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