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白雪、紅顏(2 / 3)

“梁兄弟,你那事,能收手,還是收手吧。”韓世忠鄭重勸道。“大哥為何這麼說?”“這事能和梅船扯上幹連,自然極不尋常。既然死者不是蔣淨,他們又沒能陷害成你,這麻煩少一樁是一樁。”“不是我不願意收手,是他們不容我收手,眼下我連自己住處都不能回。另外,左軍巡使顧震大哥把這事托付給了我,我已經答應了。”“那你諸事當心。我還要在京城盤桓幾天,有什麼麻煩一定去尋我。”“好。”梁興拜別了韓世忠,又趕往城南施有良家。一路上他始終留意,仍然沒有人跟蹤。長街夜風,吹得酒勁衝起,他不禁有些焦躁。要拚要殺,他都不怕,但始終這麼影影綽綽、不明不白,連也不成,斷也不成,最是熬煎人。

到了施有良家,他抬手敲門,半天沒人應,透過門縫朝裏張望,院裏黑漆漆,沒有一點燈光。正在驚疑,隔壁門開了,走出一個老者,是施家的老鄰居。

“梁教頭啊,你不知道?他們已經走了。”

“哦?哪裏去了?”“施主簿被差遣到西京洛陽任職,今天一早就雇了輛車,接了妻兒,去西京了。粗笨家夥都沒帶,全留給房主了。”“是施大哥自己回來搬的?”“沒有,他忙公事,隻雇了輛車,派了兩個力夫過來搬的。”

梁興聽了,心裏一沉。謝過那老者,轉身離開。若真是職務遷轉,哪裏會這麼急?施有良自然是得知甄輝已經送了性命,為保命,舉家逃走了。梁興不由得一陣慨歎,自己在京城雖然相識不少,但摯友隻有這幾個。先是楚瀾遇害,接著施有良和甄輝背叛,短短三天,這兩人又一死一逃,這究竟是怎麼了?

酒力催動悵悶,念及義兄楚瀾,他顧不得夜晚街頭空寂,粗聲詠唱起昨天所填的那闋《憶王孫》,悲意湧起,眼中竟滾出熱淚來。幸而夜晚無人看見,他也無須遮掩,邁著微有些踉蹌的醉步,一路放聲唱著。

出城行了一裏多地,穿過熙鬧的南郊夜市,拐到一條小街,街口是一座燈火熒煌的彩樓——劍舞坊。這是一座為軍營開設的妓館,樓上樓下人影穿梭,笑聲、歌聲、器樂聲混作一片。

梁興這時酒意已經散去,他在路邊略停了停,左右環顧,確信沒有人跟蹤後,才繞到後街的小門,輕輕敲門。片刻,一個中年仆婦開了門。

“一聽這敲門聲,就知道是梁教頭。許久沒來了呢。”“竇嫂,那間偏房還空著嗎?”“紫玉姑娘一直讓留著呢。”

“多謝!”“戚媽媽在前頭,紫玉姑娘還在樓上陪客。”“不須驚動她們,我隻是借宿一晚。”“那您自己先進去,我去給您提壺熱水。”

梁興走進樓邊一個小月門,裏頭是片小小庭院,鑿了片水池,搭了座小亭,一灣流水,幾株梅杏,靠北有一溜房舍,是妓館媽媽及幾個主管的宿房。院裏這時空寂無人,月光照得地麵清亮。

梁興沿著窄廊走到最裏頭一間房門前,輕輕一推,門沒鎖。他進去先伸手在門邊櫃子上摸到蠟燭和火石、火鐮,打著火,點亮了蠟燭。那蠟燭還是他最後來那晚燃剩的半截。他端起銅燭台,照著一看,屋裏陳設全都照舊,仍然整潔精雅。他心裏不由得一陣感念。

過去兩年,他常來這裏。那時這劍舞坊的頭牌名叫鄧紅玉,是汴京“念奴十二嬌”中的“劍奴”。蕭逸水那首《念奴嬌》中的“劍影凝紅玉”說的便是她。鄧紅玉酷愛武藝,一把劍舞得碧水流雲一般。她聽說了梁興名頭後,親自到營門口等候拜見梁興,要拜他為師。梁興見鄧紅玉不但姿容美豔,而且性情真率、話語爽利,當時便心神俱醉,連假意推辭兩句都忘了。

劍舞坊的戚媽媽特地在這小院裏給梁興留了這間宿房,任由梁興歇止出入。梁興便傾心教鄧紅玉武藝,授受之際,一來二去,兩人漸漸生出情愫。

然而,鄧紅玉名列汴京“念奴十二嬌”,又是營妓,不同於坊間行團,兩千貫都未必能替她脫得了妓籍。梁興隻是一名禁軍教頭,一個月除去兩石五鬥月糧,隻有一貫奉錢,幾輩子也攢不出兩千貫。他自小隻醉心於武藝,從來沒想過賺錢的營生,生平第一回為錢犯愁。

鄧紅玉看出他的心事,悄悄跟他說:“不怕,錢我攢的有,隻要你有心。”梁興卻有些不自在,堂堂男兒,怎麼好使女人家的錢?他正在躊躇,鄧紅玉卻染了病症,診出來是女兒癆,不到半年,牝鹿一般健矯的身子便隻剩一把瘦骨,去年春天,竟懨懨而亡。

過了這一年,梁興心中傷悲才漸漸平複,此刻再回到這間屋子,又勾起舊痛。他呆坐燈前,春寒泛起,後背一陣陣發冷。想起初識時,第一次來這裏,那天正下著雪,兩人在院中梅樹邊試劍。一套劍舞罷,鄧紅玉原本白膩的麵龐泛起一片潮紅,襯著身後的梅紅,明豔至極……念及此,梁興心底悲意湧起,無以宣泄,不由得沉聲吟了一闋《步花間》:

當時白雪憶紅顏,梅在小橋邊。纖纖素手嗬暖,笑語慰春寒。燭心短,淚痕長,又一年。雪消雲散,梅落人單,怕見月圓。

他正滿懷淒愴、低聲吟詠著,門忽然被推開,一個清亮如銀的聲音傳了進來:“梁哥哥竟然會填詞?我怎麼從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