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拚命三火燒祝家莊(2)(1 / 3)

石秀道:“哥哥殺了人,兄弟又殺人,不去投梁山泊入夥,卻投那裏去?”正是: 奸淫婦女說緣因,頃刻屍骸化作塵。若欲避他災與禍,梁山泊裏好潛身。

楊雄道:“且住。我和你又不曾認得他那裏一個人,如何便肯收錄我們?”石秀道:“哥哥差矣。如今天下江湖上皆聞山東及時雨宋公明,招賢納士,結識天下好漢。誰不知道!放著我和你一身好武藝,愁甚不收留!”楊雄道:“凡事先難後易,免得後患。我卻不合是公人,隻恐他疑心,不肯安著我們。”石秀笑道:“他不是押司出身?我叫哥哥一發放心,前者哥哥認義兄弟那一日,先在酒店裏和我吃酒的那兩個人,一個是梁山泊神行太保戴宗,一個是錦豹子楊林。他與兄弟十兩一錠銀子,尚兀自在包裏。因此可去投托他。”楊雄道:“既有這條門路,我去收拾了些盤纏便走。”石秀道:“哥哥,你也這般兜搭。倘或入城,事發拿住,如何脫身?放著包裹裏見有若幹釵釧首飾,兄弟又有些銀兩,再有三五個人也夠用了,何須又去取討?惹起是非來,如何解救?這事少時便發,不可遲滯。我們隻好望山後走。”石秀便背上包裹,拿了杆棒,楊雄插了腰刀在身邊,提了樸刀。

卻待要離古墓,隻見鬆樹後走出一個人來,叫道:“清平世界,蕩蕩乾坤,把人割了,卻去投奔梁山泊入夥。我聽得多時了!”楊雄、石秀看時,那人納頭便拜。楊雄卻認得這人——姓時名遷,祖貫是高唐州人氏。流落在此,隻一地裏做些飛簷走壁、跳籬騙馬的勾當。曾在薊州府裏吃官司,卻是楊雄救了他。人都叫他做鼓上蚤。怎見得時遷的好處?有詩為證:

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

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飛仙。

夜靜穿牆過,更深繞屋懸。

偷營高手客,鼓上蚤時遷。

當時楊雄便問時遷:“你說甚麼?”時遷道:“節級哥哥聽稟:小人近日沒甚道路,在這山裏掘些古墳,覓兩分東西。因見哥哥在此行事,不敢出來衝撞,卻聽說去投梁山泊入夥。小人如今在此,隻做得些偷雞盜狗的勾當,幾時是了?跟隨得二位哥哥上山去,卻不好!未知尊意肯帶挈小人麼?”石秀道:“既是好漢中人物,他那裏如今招納壯士,那爭你一個?若如此說時,我們一同去。”時遷道:“小人卻認得小路去。”

當下引了楊雄、石秀,三個人自取小路下後山,投梁山泊去了。

卻說這兩個轎夫在半山裏等到紅日平西,不見三個下來;吩咐了,又不敢上去,挨不過了,不免信步尋上山來。隻見一群老鴉,成團打塊在古墓上。兩個轎夫上去看時,原來卻是老鴉奪那肚腸吃,以此聒噪。

轎夫看了,吃那一驚,慌忙回家報與潘公,一同去薊州府裏首告。知府隨即差委一員縣尉,帶了仵作行人來翠屏山。檢驗屍首已了,回複知府,稟道:“檢得一口婦人潘巧雲,割在鬆樹邊;使女迎兒,殺死在占墓下。墳邊遺下一堆婦人、頭陀衣服。”知府聽了,想起前日海和尚、頭陀的事,備細詢問潘公。那老子把這僧房酒醉一節,和這石秀出去的緣由,都說了一遍。知府道:“眼見得是這婦人與和尚通奸,那女使、頭陀做腳。想石秀那廝路見不平,殺死頭陀、和尚。楊雄這廝今日殺了婦人、女使無疑。定是如此。隻拿得楊雄、石秀,便知端的。”當即行移文書,出給賞錢,捕獲楊雄、石秀。其餘轎夫人等,各放回聽候。潘公自去買棺木,將屍首殯葬。不在話下。

再說楊雄、石秀、時遷離了薊州地麵,在路夜宿曉行。不則一日,行到鄆州地麵。過得香林窪,早望見一座高山,不覺天色漸漸晚了。看見前麵一所靠溪客店,三個人行到門首看時,但見:前臨官道,後傍大溪。數百株垂柳當門,一兩樹梅花傍屋。荊榛籬落,周回繞定茅茨;蘆葦簾櫳,前後遮藏土炕。右壁廂一行書寫:門關暮接五湖賓;左勢下七字句道:庭戶朝迎三島客。雖居野店荒村外,亦有高車駟馬來。